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是一个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信息时代,网络交往也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生活习惯以及交往方式,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研究不仅是人际交往理论及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学术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更是新形势下发挥高校立德树人作用、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大学生成长难题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我国网络技术和网络社会化的迅速发展为背景,将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存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为基础,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于查阅资料、生活经验进行问卷设计开展调研,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行探究及有效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存在问题及教育引导策略。第一章:从总体上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和解析,从人际交往的概念、对网络人际交往的理解处着手,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主要形式、主要特征、心理基础和相关理论借鉴等问题进行详细论述,提出本章主要观点:大学生基于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对网络的信任和安全感进行网络人际交往,最常用的网络人际交往形式为即时通讯、网络论坛、网络游戏、短视频平台四种,并呈现出自由自主性、平等开放性、间接便利性、互动广泛性、匿名虚拟性五大特征。第二章:整体介绍调研情况及结果,对调研工具进行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详细说明调研结果。基于前期文献查阅积累及访谈、工作和生活经验设计调研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确定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四因子结构模型。采取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采用SPSS 25.0和Amo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在网络人际交往能够正确认知自我及交往对象,独立性、自主性较强,善于自我表露,通过网络人际交往提高交往能力,表达真实想法,价值感和道德感均比较高,归属感与孤独感、失落感并存,整体来看交往行为表现较好;但也存在着主体认知迷茫、利用网络逃避现实问题、交往行为偏差、过度依赖网络人际交往等问题。第三章:基于调研结果及相关资料,结合访谈归纳总结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虽然在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拓展交往途径和方式、短暂加快社会化进程等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主体认知迷茫、交往动机偏差、情绪情感失调、交往行为失范等问题。而在大教育环境中,产生问题的原因不能单一归结为某一方,是国家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高校教育引导不够精准、家庭教育缺失缺位、个体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四方面复杂交织产生的结果。第四章:基于对现状的把握以及对原因的深层次理解和剖析,本章重点提出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教育引导策略。倡导坚持因材施教、同频共振、换位思考、强化针对四原则,从调研的四因子出发,具体针对性提出优化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主体认知、端正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动机、调控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情绪情感、调适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行为障碍四方面对策,并指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需要高校、家庭、社会的协同配合,形成多元交互力量网,共同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为切实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对策参考。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问题随着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大学生心理特点不断变化常做常新,需要社会多方共同努力配合,形成有效合力共同应对,以教育和帮助大学生加快完成社会化,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