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79—2009年NOAA卫星观测OLR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及1982—2011年NOAA的SST资料,研究了亚洲夏季风流经区域海洋上空OLR的气候低频振荡CLFO(30-90天)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扰动的可能联系。
结果表明:(1)印度洋区域OLR的CLFO30-60天振荡在4—9月功率谱最强,且是CLFO方差贡献率大值区。气候平均状况下低频OLR纬向上自西向东的传播,经向上由南向北传播,使大气低频环流及加热场发生改变,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多寡。峰谷位相时,华北、西南及长江中游地区、黑龙江北部降水明显偏多,西北东部、中东部及江南附近降水偏少;转换位相时,黄河上游及河套附近、渤海湾一带、长江下游及广西等地降水偏多,黄淮之间及长江中上游降水明显偏少。
(2)海洋性大陆(MC)区域低频对流活动与印度洋区域呈负相关,在4—9月同样存在明显的30-60天气候低频振荡,亦是低频OLR方差贡献率大值区。OLR的CLFO在热带地区纬向上东传,经向上北传,激发东亚-太平洋型(EAP)/太平洋-日本型(PJ)波列状低频环流及加热场,导致副高位置和南亚高压位置以及辐合辐散区域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中国夏季降水出现异常分布。峰(谷)位相时,中国的江南及河套地区降水偏少(偏多),西南及青海、甘肃等地降水增加(减少);转换位相时,长江中上游、吉林地区出现明显的辐合区,降水偏多,黄淮之间及云贵地区降水偏少。
(3)黑潮海域对流活动的CLFO主要表现为40-90天振荡,其方差贡献率大。与其他区域CLFO不同的是,纬向上呈现为自东向西传播,经向上亦存在由南向北的传播。不同位相上,低频环流、加热场及海温变化表明:4—9月中国雨带的分布受到黑潮海域CLFO的影响。1-4位相时,与低频振荡相关的雨带由华南沿海西伸北抬至黄淮流域,5-8位相降水负异常区则由华南逐步向北移动和扩展。这些雨带的异常分布均与黑潮区域气候低频振荡的西传和北传而引起的低频反气旋、气旋及辐合辐散位置改变有关。
结果表明:(1)印度洋区域OLR的CLFO30-60天振荡在4—9月功率谱最强,且是CLFO方差贡献率大值区。气候平均状况下低频OLR纬向上自西向东的传播,经向上由南向北传播,使大气低频环流及加热场发生改变,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多寡。峰谷位相时,华北、西南及长江中游地区、黑龙江北部降水明显偏多,西北东部、中东部及江南附近降水偏少;转换位相时,黄河上游及河套附近、渤海湾一带、长江下游及广西等地降水偏多,黄淮之间及长江中上游降水明显偏少。
(2)海洋性大陆(MC)区域低频对流活动与印度洋区域呈负相关,在4—9月同样存在明显的30-60天气候低频振荡,亦是低频OLR方差贡献率大值区。OLR的CLFO在热带地区纬向上东传,经向上北传,激发东亚-太平洋型(EAP)/太平洋-日本型(PJ)波列状低频环流及加热场,导致副高位置和南亚高压位置以及辐合辐散区域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中国夏季降水出现异常分布。峰(谷)位相时,中国的江南及河套地区降水偏少(偏多),西南及青海、甘肃等地降水增加(减少);转换位相时,长江中上游、吉林地区出现明显的辐合区,降水偏多,黄淮之间及云贵地区降水偏少。
(3)黑潮海域对流活动的CLFO主要表现为40-90天振荡,其方差贡献率大。与其他区域CLFO不同的是,纬向上呈现为自东向西传播,经向上亦存在由南向北的传播。不同位相上,低频环流、加热场及海温变化表明:4—9月中国雨带的分布受到黑潮海域CLFO的影响。1-4位相时,与低频振荡相关的雨带由华南沿海西伸北抬至黄淮流域,5-8位相降水负异常区则由华南逐步向北移动和扩展。这些雨带的异常分布均与黑潮区域气候低频振荡的西传和北传而引起的低频反气旋、气旋及辐合辐散位置改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