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诞生于上世纪下半叶的批评性语篇分析,也被称为批评语言学,是近期语言学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它主要探讨社会背景下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主张在同一系统内部,研究意识形态和语言形式间的关联性。由于在特定的语篇中,意识形态的构成具有隐密性,采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语篇是如何构成的,帮助我们研究语篇内部的意识形态是如何被隐藏的。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研究新闻报道、政治文章、办公文件、政府规定、法律条款等。从中指出特定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是怎样隐藏在语篇当中,并且如何控制着其他社会阶层。此外,通过批评性语篇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社会不平等、不公平现象的体现。作为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三个重要因素,语言被视为社会进程中的一种介入力量;权力是指社会机构和团体之间的控制关系;意识形态则是人们言语行为、思维方式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批评性语篇分析经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功能语法、互文性分析、历史分析法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地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人们的知识、信仰、价值观、相互关系以及社会地位等产生重要的影响。英语国家大多数建立在资本主义基础之上,这种社会制度存在着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从其本质来看,批评性语篇分析可以被视为分析这一现象的理想工具。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新闻语言中隐藏的东西,从而帮助读者增强批评性阅读能力,并且针对外语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启发。本文筛选11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其中5篇取自美国媒介:纽约时报、CNN新闻报道、华尔街日报、基督教箴言报以及美国传统基金会公报。这五种新闻渠道是对美国人民在生活、文化、经济、宗教和政治方面发行量及影响较大的媒体。另5篇选自其他英语国家:新西兰先驱报、英国的镜报、加拿大的CBC新闻报道、爱尔兰电视台新闻报道、以及澳大利亚的ABC有线网新闻报道。此外,还有1篇选自联合国新闻中心报道。新闻样本所侧重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现象在全世界广泛存在,并且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地。所关注的新闻事件为2001年美国布什总体宣布美国单方面退出京都协议书,这一重大国际事件。在研究中,对于语料进行分组分析,针对不同新闻语篇对于此事件的报道,来分析不同新闻媒体对于这一新闻事件的态度,并从中分析各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指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理论框架方面,本文以费尔克劳的三维模式学说作为宏观理论框架,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在分析过程中,侧重于对新闻标题、语篇内的词汇选择和及物性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尽管新闻报道一贯被奉为是可靠的消息专属,没有任何个人偏见,但它的客观性并非如此。新闻语篇往往成为统治阶级的代言,出于本国的利益,新闻中的语言都是这些国家意识形态的体现。另一方面,新闻报道员会有意将这些意识形态隐藏在新闻报道中迷惑读者,这就要求阅读者和英语教学研究者在接触此类语篇时要提高警惕,避免受到报道员意识形态的影响,在阅读和教学中要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