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传统的仅针对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案很难彻底治愈癌症或从根本上阻止肿瘤病理进展。合理应用CSF-1R抑制剂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肿瘤,在重塑肿瘤炎性微环境同时增强化疗敏感性,可以达到双向联合调控肿瘤细胞活性,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治疗效果。本课题通过构建legumain酶可激活的具有乳腺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双靶向性的多功能自组装纳米载体系统,共同递送紫杉醇前药(PTX-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传统的仅针对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案很难彻底治愈癌症或从根本上阻止肿瘤病理进展。合理应用CSF-1R抑制剂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肿瘤,在重塑肿瘤炎性微环境同时增强化疗敏感性,可以达到双向联合调控肿瘤细胞活性,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治疗效果。本课题通过构建legumain酶可激活的具有乳腺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双靶向性的多功能自组装纳米载体系统,共同递送紫杉醇前药(PTX-ss-VE)和CSF-1R抑制剂(PLX3397)应用于乳腺肿瘤的联合治疗,以达到肿瘤和炎性微环境治疗的协同作用,有望解决乳腺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治疗问题。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紫杉醇前药的合成与表征。设计对谷胱甘肽敏感的PTX-ss-VE(Ps)前药以及对谷胱甘肽不敏感的PTX-cc-VE(Pc)前药。通过~1H-NMR和MALDI-TOF质谱验证了Ps前药和Pc前药的成功合成。第二部分,载PLX3397的紫杉醇前药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通过超声-乳化法和透析法制备载药纳米粒Ps@HA NPs、PLX/Ps@HNPs、PLX/Ps@HATpepNPs和PLX/Pc@HA NPs,并对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分散系数、Ze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药物PLX3397与纳米载体的相互作用以及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四种纳米制剂的平均粒径均在91 nm至157 nm之间,PDI小于0.13,且Zeta电位都在-13 m V至-24m V的范围内,包封率均在82%以上,载药量均在3.1%以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Ps@HATpep NPs以及PLX/Ps@HATpepNPs均具有均匀且规则的圆球形态,且分散性良好。同时通过XRD衍射分析Ps前药和PLX3397均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并以无定形或固体分散形式存在于PLX/Ps@HATpepNPs内部。体外稳定性实验显示纳米粒在4℃条件下具备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血清稳定性。另外,体外释放实验结果与还原敏感纳米粒降解实验中显示,Ps@HA NPs以及PLX/Ps@HATpepNPs在中性环境均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在10m M DTT条件下可加速PTX的释放,呈现出GSH还原敏感的PLX和PTX顺序释药特性。第三部分,纳米粒的体外细胞评价。在体外细胞水平,通过细胞摄取实验对不同纳米制剂的靶向肿瘤细胞和TAMs的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制剂,PLX/Ps@HATpepNPs显示出最大的摄取量。通过细胞划痕实验证实了纳米粒能特异性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对单培养4T1细胞模型和4T1/M2-TAMs共培养细胞的增殖抑制实验结果也呈现出PLX/Ps@HATpepNPs具有最强的细胞毒性作用。体外肿瘤球实验结果表明PLX/Ps@HATpepNPs纳米粒表现出最显著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第四部分,体内肿瘤靶向性评价。建立皮下移植小鼠4T1乳腺癌模型,选用Di D包载在纳米粒中,制备Di D/Ps@HA NPs和Di D/Ps@HATpep NPs纳米制剂。使用IVIS Spectrum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对小白鼠进行拍摄,观察并分析小白鼠中的荧光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对照组,Di D/Ps@HATpepNPs在肿瘤组织的靶向递送效率显著提高。第五部分,体内抗肿瘤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进行体内抗肿瘤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分析治疗终点时的肿瘤体积、重量、肿瘤大小等评价体内抗肿瘤效果,结果表明,抗肿瘤效果:PLX/Ps@HATpepNPs>PLX/Ps@HA NPs>PLX/Pc@HA NPs>Free Ps+PLX>Free Ps>PBS;通过考察肺转移情况,免疫荧光法及RT-PCR手段结果显示PLX/Ps@HATpep NPs有较强的肿瘤转移抑制效果、最大的肿瘤细胞凋亡率和消耗M2巨噬细胞的能力。通过检测动物体重以及在治疗终点检测小鼠各项血生化指标和H&E染色等进行小鼠体内安全性评价实验,进一步证明PLX/Ps@HATpep NPs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其他文献
KRas基因是肿瘤中最常见的原癌基因之一,由其编码的KRas蛋白位于细胞膜内侧,它在传递细胞生长分化信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以及迁移等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已知约有30%的人类癌症是由于Ras的突变引起的,而其中又有约85%的癌症是因为KRas突变引起的。随着成功靶向KRasG12C突变的共价抑制剂的问世,长达数十年被认为“不可成药”的Ras作为药物靶标再
研究背景与目的:探究阿魏酸(FA)通过上调AMPKα1,对抗脂多糖(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损伤,抑制NRK-52E细胞凋亡。在动物水平,进一步验证FA通过上调AMPKα1产生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研究以NRK-52E细胞为实验对象,建立LPS损伤模型。酶标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症因子的产生。酶标法检测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以
本论文对中药半边莲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抗肿瘤药效作用进行研究。首先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半边莲挥发油并对选择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来自全国十二个省份18批半边莲挥发油样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建立共有成分指纹图谱,分析不同产地半边莲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采用多反应监测(MRM)对挥发油中4个成分建立含量测定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半边莲挥发油对四种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出敏
背景: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尽管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很大改善,乳腺癌仍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有效治疗乳腺癌的主要障碍在于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因此,亟需有效的靶向治疗来阻断EMT过程。有证据表明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v)具有抗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然而,Resv抑制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仍存在争
天然产物一直以来都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很多已上市的降糖药物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卡格列净和恩格列净等均来自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具有降糖活性的天然产物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为了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的降糖活性先导化合物,本文对广东厚壳桂和厚壳桂两种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MCI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RP-18反向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目的:以DJ-1蛋白C106位点氧化修饰为切入点,从H9c2心肌细胞水平探讨DJ-1蛋白是否以C106位点氧化态依赖性方式参与了缺氧/复氧(A/R)所诱导的损伤性细胞自噬。方法:1.将浓度为5 m M的自噬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或浓度为50μM的自噬激动剂Rapamycin(Rapa)与H9c2心肌细胞共孵育12 h,然后进行3 h缺氧+2 h复氧构建A/R损伤模型。通过
目的:促进血管生成对组织修复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可以旁分泌多种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也可以分化成内皮样细胞直接参与血管生成,是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中促血管化的重要种子细胞。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
目的:在动物水平上揭示长期低铁饮食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一保护作用由铁死亡抑制蛋白(FSP1)所介导,从低铁饮食及抑制铁死亡角度为防治心肌I/R损伤提供新的靶点及途径。方法:采用SD大鼠,给予低铁和高铁饮食干预,并且采用心肌内五点注射法将FSP1慢病毒转染至大鼠体内,行缺血0.5h,再灌注2h,以实现SD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的构建。分组为:Sham group(假手术组)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现细胞焦亡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研究显示,lncRNA MALAT1与细胞焦亡相关,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lncRNA MALAT1在血管内皮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1.10 ng/m L TNF-α刺激内皮细胞24 h构建内皮细胞焦亡模型。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LDH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率呈明显地上升趋势,2020年新患结直肠癌的患者在新确诊的癌症人数中占的比例为12.2%,位居新发病例数前十大癌症中的第二位。手术和放化疗是结直肠癌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结直肠癌的进展。然而,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