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话语是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家研究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英语教学仍然主要是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英语课堂便是他们接触英语、使用英语的主要场所。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课堂语言(即教师话语)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教学的媒介,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执行着教学计划;也是学习者的目标语,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对教师话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进而改进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之前的学者对国内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主要是针对高中及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教师话语特点展开分析,而对中小学英语课堂话语的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将以中学英语课堂为例,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出发,试图以可理解性输入理论、输出假设理论和交互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教师的课堂话语数量、课堂提问方式、课堂交互调整方式和反馈方式四个方面对两类教师(即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的课堂教师话语展开研究。通过对比两类教师的教师话语,来分析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师话语方面的差异,从而探究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增强初中英语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对教师话语的重视程度,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本研究分别选取了某中学两位专家型教师和两位新手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录音与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四位研究对象的课堂话语进行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师话语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与新手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堂话语量较少,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输出的机会,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频繁,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其次,专家型教师的课堂交互模式更加多样,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专家型教师往往以运用更多的澄清请求和提出更多的参考性问题来与学生进行意义协商,并能针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更加细致的积极性反馈,进而有效的利用其教师话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保证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顺利进行;相比之下,新手教师在教师话语的使用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还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进行调整,因而使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减少,不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