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介绍了植物多酚(植物单宁)概念、性质以及多酚在生态防御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多酚的基本应用概况,以内蒙额济纳、乌海、正蓝旗、克什克腾旗、四子王旗及河北承德的单优群落物种胡杨、柽柳、白桦、锦鸡儿、芦苇作为实验材料,样品分4月和7月上旬两季节采集。采用50%丙酮为溶剂回流提取植物多酚并用石油醚脱脂,然后用Folin-Denis(FD)、Al(NO3)3—NaNO2—NaOH显色反应检识样品总酚、黄酮含量,并着重探讨了不同地理种源、不同生长季节、不同植物品种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旨在为今后揭示酚类物质的生态防御机制提供一些科学依据。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所选的植物材料中均含有酚羟基。(2)不同采集部位多酚含量差异显著,胡杨样品多酚含量最高的是皮,其次是叶和枝,柽柳样品叶多酚含量比枝多酚含量高,说明胡杨和柽柳样品酚类物质主要集中在皮、叶表皮细胞内而不是枝木质化的细胞壁中。(3)柽柳、芦苇、锦鸡儿样品多酚含量受地理种源影响显著,除锦鸡儿样品外,不同地理种源柽柳、芦苇样品随环境胁迫压力增大,多酚含量反而有增长趋势,说明外界环境胁迫会诱导芦苇、柽柳样品酚类物质含量增加。(4)不同生长季节会影响样品多酚含量,除锦鸡儿样品外,其余样品的总酚、黄酮含量表现为4月(春季)采集的比7月(夏季)采集的高,这也表示酚类物质会随生长季节改变。(5)多酚含量随植物种类不同差异显著,额济纳采集的柽柳枝、胡杨枝、芦苇杆两生长季多酚平均含量最高的是柽柳枝21.34 mg/g,其次是胡杨枝5.52 mg/g,含量最低的是芦苇杆2.53mg/g,而黄酮含量最高的是胡杨枝12.28 mg/g,其次柽柳枝7.49 mg/g,最低的是芦苇杆3.55 mg/g。在承德采集的白桦枝、柽柳枝、锦鸡儿小枝和芦苇杆样品中两生长季多酚和黄酮平均含量最高的是白桦枝,含量分别为20.97 mg/g、50.9 mg/g,其次是锦鸡儿枝,总酚、黄酮含量分别为2.75 mg/g、3.54 mg/g,含量最低的是芦苇杆,分别只有2.34 mg/g、3.05 mg/g,锦鸡儿小枝和芦苇杆多酚和黄酮含量明显低于柽柳枝和白桦枝多酚和黄酮含量。这也证实了植物酚类物质含量除环境因素影响外,最主要还是受物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