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制冷凝结和蒸发特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波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压力振荡管内的波系运动实现能量传递和冷热分离的非定常制冷技术,常常被应用于天然气脱水脱烃以及深度制冷等场合。当高压进气含有可凝组分时,气波制冷机内将发生凝结和二次蒸发现象,将会影响制冷效果,对凝结液化效果进行研究,对后续的气液分离等环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可凝组分在压力振荡管中的凝结与蒸发过程,并搭建了压力振荡管静止式气波制冷机整机平台,对压力交换式气波制冷机内的波系进行实验测试,研究了凝结与蒸发行为对制冷性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手段如下:(1)利用UDF自定义方程对压力振荡管内的凝结和蒸发过程进行描述,研究发现,压力振荡管内凝结会产生四个明显的颗粒密度峰值;波动流场又会引起的二次蒸发量占液相总质量的24.11%,其中冷热掺混导致的液相质量损失占总损失的86.3%。(2)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个关键的操作参数对凝结液化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进气相对湿度的提高,压力振荡管中的颗粒数先增后减,但液化率整体上升,颗粒半径呈增大趋势。相对湿度恒定时,进气温度降低,则低温排气前压力振荡管内的液化率和颗粒密度上升,颗粒半径减小;进气含湿量恒定时,随着进气温度的降低,液化率增加,充分液化区的最大颗粒半径先增加后减少。保持进气湿度和温度不变,随着压比的增加,颗粒密度增大,颗粒半径减小,液化率更高。(3)利用凝结和蒸发模型对反向压缩波和反向激波引起的二次蒸发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当激波到达压力振荡管右端时,高温出口若呈半开半闭状态,反向波系导致的二次蒸发效应最小,管内颗粒半径峰值分别是全开和全闭时的3.6倍和2.1倍,液化率最高。高温口挡板能够降低低温气出口温度,消除高温带,提高制冷效率,在不影响液化率的情况下减小了颗粒浓度、提高了颗粒半径。(4)利用UDF定义SRK方程对气波机脱烃过程进行研究,发现由于辛烷凝结成核所需越过的吉布斯自由能障很大,均质凝结液化效果不理想。考虑辛烷非均质凝结时发现,进气凝结核心的浓度越大,虽然液化率提高,但是颗粒半径减小,浓度达到1017/kg后,再提高核心浓度液化率增加不明显。(5)搭建压力振荡管静止式气波制冷机,对压力振荡管内的波动过程和凝结影响进行测试,实验测得压力振荡管中一点的压力波动呈周期性振荡衰减,凝结放热加强激波,削弱膨胀波;随着进气湿度的升高,冷端温度升高,等熵效率下降,气波机制冷效果降低,小压比下凝结和蒸发对制冷效果的影响更明显。
其他文献
<正>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用"割与补"的手段去转化几何体之间的关系是普遍存在的.例如,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通过"割与补"的转化,引出了两者之间的面积关系;三棱锥与三棱柱之
按照肢体的随意运动是以近侧稳定性为基础的,而且动态的姿势稳定性是从头至尾由近及远的发育顺序,稳定性首先出现在颈部和肩胛带区域,然后是躯干和骨盆带,然后为四肢。那么在
会议
<正>2017年的高考落下帷幕,新一年的高考备考已经启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研究高考、把握方向,仍然是我们不变的初心。笔者在研究近十年的高考试题中发现:与球有关的组合体
基于多孔介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模拟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暂态渗流场;基于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和边坡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结果,利用极限平衡理论研究了降雨强度、降雨持续
<正>北京地铁票价改革受到社会关注。自1971年第一条线路试运营到2013年,北京地铁票价共经历了6次调整,每次调整客流量都会发生变化。其中,1991年票价涨至0.5元后,年客流量下
这几年,独立纪录片在我国逐渐展现出强劲力量,受众从多变少,从"地下"转战"大荧幕",文章主要以独立纪录片《普杰》的剪辑特点及声画结合为入手点,分析其独具特色的镜头语言,表现该
卫星导航载波相位观测量相比伪距观测量精度高,但其容易由于受到遮挡等因素出现载波失锁、跳变等情况。为保障基于卫星导航载波相位相对定位的准确性与完好性,必须对载波相位
<正>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一个巨大淡水鱼库。既是湖泊型鱼类栖息、繁衍、育肥的良好场所,又是部分浅海鱼类溯江入湖产卵、索铒的理想地方。鄱阳湖银鱼透明,头平偏,口
本文将立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农业经济发展的数据分析模型为基础,结合农业科技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发展作用的实例,对农业科技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价值评价
由于历史、地理等各种因素制约,少数民族民众的教育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区教育平均水平要低,这使得民族民众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缺乏竞争力,难以和现代社会保持同步,因此通过教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