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存在首先是肉体的存在,没有这一基础,其他一切都无从建立,但人们却往往忽略,甚至于否定肉身的存在意义。对身体的遗忘以及无关身体的思考,将会导致身体的沦丧,使社会变得机械化,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身体加以深切的体认。本文就尝试对道教身体与自然的关系作一些梳理,阐明道教对身体的珍视绝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滥觞,相反,道教身体观始终是将对人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珍视融合在一起。 通过对西方身体观的历史性回顾,我们可看到,西方正日益跳出身心二元论的藩篱,关注身体本身的存在意义。相对于西方身心长期分离的状态,在中国古代的身体观里,身体则是在天人合一的背景下,成为被关注的对象,重己、治身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的主旋律。如今,身体之所以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一是因为身体昭示的意义已远远大于它本身,二是因为环境的破坏促使我们有审视自身的必要。由此,透过道教对人体的审视,希望能挖掘出利于当代环境问题的宝贵资源。 道教对“身体”的看法实是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里吸取养分。大体上讲,从儒家哪里吸收“中和”的思想,从阴阳家哪里纳入天人相符的思想,从道家哪里承袭“道”的宇宙理论,从医家哪里采撷养命之术,此四者再揉之以道教独有的宗教灵魂,构成了道教对自身生命独特的看法。五个特点道出了身体的整体性、统一性、宇宙性,道出了身体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特点一:人体是形、气、神三者的统一体。这一观点表明人与宇宙始终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的精、气、神与天地相通。并且,道教的修炼绝不只是外在形体上的保养,而是内在生命的优化。特点二:人身乃中和之体。道教认为“中和”不仅是万物的一种理想状态,也是人得道成仙的条件,是人的一种健康标志,还是人在宇宙中的作用和责任。特点三:人身一小天地。这一特点显示出人身这一小宇宙与大宇宙相互对应、相互影响、水乳交融而又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特点四:人身是神的居所。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仙界,而且身中之神与宇宙四方之神相对应。特点五:人身乃一国之象。一个国家只有在自然、社会、人三者处于和谐之中,才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同理,人也只有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才能健康长寿。道教除了从理论上对身体加以解说,还利用传统医学的养生技术与理论以及道教独有的养生方法对身体进行炼养,提高生命的质量。而这些炼养都离不开自然的养分和自然环境的和谐。道教的身体观和身体炼养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对生命的重视,它一反传统对肉体的贱视和否定,把焦点聚于身体“形”的层面,强调肉身的长存。转变之因来自于社会的动荡、对形神关系的认识以及对道家以身载道观点的扩展。 道教对大宇宙的重视,不仅有形上理论的支撑,而且还从医学的角度,用生理、病理机制来验证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道教和医家都认为,阴阳自和才会使人处于健康状态,而一切疾病均源于阴阳不和,源于人类的不自持。道教清心绝虑的炼养方法为现代人提供了健康之道。同时,道教没有忽略外界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它始终将人体的生理病理与自然宇宙紧密联系在一起。道教以身观物,由人之生理、病理反观宇宙这个大生命的生理、病理,认为天病会使人生病,而人生病也会导致天地生病,人间疾病是天上病灾的兆示和反映。天人互传的病理模式使得道教认为可以通过治人来治天。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从宏观上认识身体,还是从微观上加以体认,或者是从神学上给以诊释,道教始终是把人置于大宇宙这个背景下,把自然界看成是人的无机身体。道教对身体的体认不仅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一条理想之路,而且提供了一条实践之途。关键词:身体自然病理模式互传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