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醛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无色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粘合剂、树脂、油漆、合成纤维等工业产品,也常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虽然甲醛是人体的一种天然代谢产物,但是直接的甲醛接触仍会对耳鼻喉等感官产生刺激作用,长期暴露更是会对人体产生慢性毒性,甚至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国际癌症研究署于2004年将甲醛列为Ⅰ类致癌物(人类致癌物),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高浓度甲醛能致鼻咽癌,并可能导致白血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甲醛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使用量的激增,甲醛所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甲醛暴露人群进行有效的生物监测以及早期遗传损伤的研究对于评价职业有害因素的影响有着重大意义,也能为制定相关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甲醛来源广泛且代谢迅速,其产物难以作为评价内暴露的生物标志物,它能与人血清中的白蛋白作用,产生甲醛-白蛋白加合物(FA-HSA),该指标不仅灵敏而且特异性强,能够代表甲醛暴露人群的生物有效剂量。本研究选取215名人造密度板工厂的甲醛暴露工人作为研究对象,经知情同意后,选择有代表性的车间,使用NIOSH标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检测,并对所有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样。结果显示,低甲醛暴露车间的平均空气甲醛含量为(0.58±0.20)mg/m3,工人平均血清FA-HSA水平为(69.22±15.37)pg/ml;高甲醛暴露车间的平均空气甲醛含量为(1.48±0.61)mg/m3,工人平均血清FA-HSA水平为(136.29±89.49)pg/ml。分析结果显示,高甲醛暴露车间的外暴露与内暴露水平均显著性高于低甲醛暴露车间(P<0.001),该结果亦与文献报导的一致,我们认为血清FA-HSA水平能够反映工人的个体甲醛暴露水平。研究表明甲醛具有遗传毒性,不仅能够导致DNA单、双链的断裂,还能使生物大分子产生交联。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作为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方法,可以检测单细胞水平上的DNA损伤;改良的KCl-SDS沉淀法可以用来检测细胞内DNA与蛋白质的交联程度;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实验则能够用来评价细胞染色体的损伤情况。本研究以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为研究材料,选取了CBMN‰、OTM与DPC三个指标来评价人群的DNA损伤情况,结果并未发现低、中、高三个暴露组间CBMN‰、OTM与DPC的显著性差异(P>0.05)。对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人群OTM、CBMN‰值均与甲醛暴露工龄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3和<0.001,rs值分别为0.239和0.339),暴露工龄大于4.4年个体的高OTM发生风险是工龄不足1.5年个体的5.5倍,Ptrend<0.001;暴露工龄大于4.4年个体的高CBMN‰发生风险是工龄不足1.5年个体的8倍之多,Ptrend<0.001。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甲醛暴露工人的生物监测,验证了血清FA-HSA含量可以作为有效的内暴露指标评价职业性甲醛暴露工人的个体接触水平。而对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分析的结果显示,甲醛所造成的工人的遗传物质损伤是有累积效应的,其损伤程度会随着甲醛暴露年限的升高而上升,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彗星尾距可以作为评价职业性甲醛暴露累积暴露剂量的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