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发作药物联合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疗效及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oab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球约7 000万癫痫患者,我国癫痫患者近千万,仅次于脑血管疾病。大约70%的癫痫患者可以通过可用的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得到充分控制,而剩下的 20-30%是抗药性的,这部分患者可能被低估。难治性癫痫又称抗药性癫痫,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Against Epilepsy,ILAE)2010 将抗药性癫痫(Drug-resistant epilepsy,DRE)定义为两种正确选择、可耐受的抗癫痫发作药,经足够疗程及足够剂量药物治疗(无论单药或联合用药)仍未能控制癫痫的发作。尽管在过去20年中引入了十多个新的ASMs,但这些结果仍然没有改变。合理ASMs联合治疗,患者不仅对ASMs有效,而且还要对ASMs耐受性良好。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2种及2种以上ASMs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疗效的影响因素和不良反应,寻找适合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以指导多药联合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管理。资料及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癫痫门诊就诊的联合使用2种及2种以上ASMs的116例成人难治性癫痫患者门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等。有效者定义为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后至少12个月无癫痫发作或癫痫发作频率降低(≥50%)。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116例患者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有效组、无效组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11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34.87±11.86)岁,发病年龄0-56岁,平均(24.32±14.14)岁,病程1-52年,平均(10.29±9.40)年,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5.22±3.35)个月。发作类型:局灶性起源(Focal Onset Seizure,FOS)28例(24.14%),全面性起源(Generalized Onset Seizue,GOS)53 例(45.69%),未知起源(Unknown Onset Seizue,UOS)35 例(30.17%);病因分类:原因不明 72 例(62.07%),结构性 36 例(31.03%),感染性 5 例(4.31%),免疫性 2 例(1.72%),代谢性1例(0.86%);癫痫完全控制25例(21.55%),发作频率降低≥50%<100%53例(45.69%)发作频率降低<50%及以下38例(32.76%),总有效者78例(67.24%)。2.ASMs使用的频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托吡酯(topiramate,TPM)、拉考沙胺(lacosamide,LAC)、氯硝西泮(cloazepam,CZP)、苯妥英钠(phenytoin,PHT)、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等。3.联合治疗方案及有效率 LTG+VPA(13/18 例,72.22%)、OXC+VPA(7/11 例,63.64%)、CBZ+LEV(7/11 例,63.64%)、CBZ+VPA(6/8 例,75%)、LEV+OXC(4/8 例,50%)、LEV+VPA(7/7 例,100%)、OXC+TPM(2/4 例,50%)、LAC+LEV(2/4 例,50%)、CBZ+TPM(3/4 例,75%)、三联方案 CBZ+LTG+VPA 4例,有效率为100%。4.风险因素包括:病程≥10年、癫痫发作次数每月≥4次、神经影像学异常。5.有效组39人(50%)报告不良反应,无效组16例(42.11%)报告了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不同作用机制的ASMs联合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较好。2.本研究ASMs二联最常见的组合是钠通道阻滞剂和多靶点ASMs的、其次是钠通道阻滞剂和SV2A调节剂的联合;三联方案中最常见的组合是快钠通道阻滞剂、慢钠通道阻滞剂和多靶点ASMs的三联治疗,然后是钠通道阻滞剂、SV2A调节剂和多靶点 ASMs3.最为有效的两药和三药联合治疗方案(本研究):LEV+VPA、CBZ+LTG+VPA。较好的其他方案:CBZ+VPA、CBZ+TPM、LTG+VPA、OXC+VPA、CBZ+LEV。4.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包括:病程≥10年、治疗前每月发病次数≥4次、神经影像学异常等。5.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增高,患者多能耐受,不影响药物的应用。
其他文献
“盟室联动”指在联盟协调下,校级班主任工作室之间形成互联互通、互助互动的协作关系,通过观念、制度、平台的建构,助力班主任专业发展。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架构“联盟—联动社—校级工作室”三级工作网络,把握“理论基础、实务技巧、科研素养”三大培训重点,创新“问题破解法、经验交流法、活动积累法”的培训形式,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提升策略。
期刊
<正>班主任工作需要承担大量责任和压力,不仅要照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需处理家长问题和学校布置的各项事务,加班加点是常态。由于班主任工作实质上是一项全职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这导致很多教师感到,班主任工作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科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新形势下,对带班能力的客观要求越来越高、带班职责的规定越来越细,这意味着对班主任这个特殊岗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专业化甚至专职化的呼
期刊
研究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两种主要的临床类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近20年来,IBD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增高趋势。IBD肠上皮屏障功能缺陷已被证实,肠上皮屏障功能主要由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肌层共同完成,杯状细胞(Go
学位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发展。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如何实现高创新绩效成为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现有研究多基于还原论,假设变量间相互独立,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董事会资本、CEO权力或环境因素等单个因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边际作用,而管理实践中高创新绩效的实现需要企业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协同作用,具有因果复杂性特征,理论研究亟需创新研究方法
学位
智能设备、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对能源储存与转换的需求日益增长。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金属电池不仅能够避免电解液泄漏、爆炸等安全问题,同时可以匹配高压高容量正极以及具有低电位和高理论容量的锂金属负极。因此固态锂金属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储能器件之一。然而,固态电解质和锂金属负极之间较差的接触性能和Li+的不均匀沉积严重制约了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发展。为了改善固态电解质与锂负极之间的界面问
学位
Al-Si系铸造合金因其耐磨耐蚀性好、热膨胀系数低、密度低、铸造性能良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元件等领域。添加细化剂可以有效调控Al-Si系合金的晶粒组织,从而提高其机械性能。本文使用本课题组研制的Al-Ti-C-B晶种合金,该晶种合金中的陶瓷颗粒与Al-Si合金中的Si元素不会出现“Si中毒”现象,也不影响Al-10Sr的变质作用,进而实现了铸造Al-Si合金的晶粒细化及性能
学位
背景与目的气道管理是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重要组成环节。当前在成人IHCA患者中进行CPR时如何进行气道管理的研究数量十分有限,且研究结论并不统一,根据现有研究很难确定IHCA复苏期间的最佳通气方式。因此,进一步探究IHCA复苏期间气道管理的最佳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
自移动通讯技术问世以来,信息科技的更新和组织工作形式的创新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很大程度的促进了企业与社会发展。尤其是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度使得各行业企业停工停产,在此背景下,企业员工通过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场所使用通讯设备从事工作连通行为对维持和提升企业绩效起着关键作用,而且成为了恢复社会生产力的灵丹妙药。因此,在实践界中,我国企业非常重视员工从事工作连通行为带来的积极作用,众多企业通过
学位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电动汽车以及电网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开发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以及高安全性的下一代锂电池显得十分重要。由于硫元素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 g-1),能够输出极高的能量密度(2500 Whkg-1或2800 Wh L-1),因此被视为具有竞争力的锂电池新型正极材料。Se元素与S同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Se的电子电导率(1×10-5S cm-1)大约比S(5
学位
为了早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与碳中和、碳达峰,目前,有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技术上以满足高效能量利用的需求。目前,传统锂离子电池受限于能量密度的约束,无法满足应用在未来的能源系统的要求。锂氧气电池自1996年首次提出以来,凭借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3500Whkg-1),进而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即使有着如此明显的优势,锂氧气电池依旧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实际能量密度低、倍率能力和循环寿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