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信用关系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在市场经济中,信用集中、具体地体现在以资金为纽带的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信任上。信用实现的程度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规范,社会扩大再生产就可以在正常、高效的基础上进行,反之,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规则,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信用存在严重缺失问题,这已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妨碍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由于农村地区信用的严重缺失,也给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大量信用风险,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发挥。信用风险的加剧主要表现在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继续增加,经营亏损大幅度增加,高风险农村信用社数量增加和部分农村信用社存在严重支付风险等方面。1999年全国农村信用社人均资产为219. 1万元,但人均年度费用却达到41811元,比上年增加2787元。按资产年收益率2%(全国金融机构1999年度资产收益率仅为1%)计算,还是全行业亏损,目前农村信用社人均资产规模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一半(谢平,2001)。2000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账面不良贷款达5173亿元,占比为49. 9%,历年亏损挂账1083亿元,约占资产总额的10%,不良资产占比高、亏损严重是全国农村信用社的普遍性问题,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如果不选择妥善的解决办法来化解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很难取得成功;如果不采取特殊的对策措施,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也不可能越来越好,更不可能胜任支持农村经济的重任。目前,农村信用社业务种类单一,收益性资产几乎全部是贷款资产,风险集中度相当高,尤其是信用风险。贷款资产的安全决定着信用社整体运行的安全,一旦贷款资产大面积出现风险,便意味着经营危机的到来。从农村信用社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进行审视,农村信用社对贷款资产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具有历史根据,而且具有现实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基于此,本文从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的成就出发,首先分析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也不同于政策性银行信用风险的特殊性,包括贷款环境、形成原因、贷款对象等方面;然后总结国外对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的控制,并分析出对我国有借鉴的地方;最后结合我国的国情,分析农村信用社在防范信用风险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为国家农村信用社改革尽一份绵薄之力。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前言。简要阐述写作该篇文章的宏观大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方法和本文的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村信用社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首先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论述。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地方政府的支持及农村信用社自身努力,农村信用社最近几年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经营状况出现明显变化,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存款平稳增长,贷款投放增长较快,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其次对目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短的描述。虽然农村信用社新的监督管理体制已经有了基本框架,但要有效运行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磨合,产权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方面的任务还很艰巨;虽然通过国家扶持消化解决了农村信用社的一部分问题,但总体上包袱仍很沉重,后续发展的困难仍较大;农村信用社人才储备不足,高官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还不很理想,农村信用社环境亟待改善,农村金融其他领域的改革需要抓紧推进;最后在前面现状的论述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宏观层面关系到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提供了基础性金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在微观层面关系到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安全、关系到农村信用社提高贷款的经济效益和关系到农村信用社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第三部分,也是本文的创新亮点之处——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信用风险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也不同于政策性银行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是合作经济组织的一种,这种合作化经营既有别于商业化经营(农业银行),又不同于政策性经营(农业发展银行),既不应像商业银行一样,以追求利润目标最大化为唯一目的,也不应像政策性银行一样体现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性功能为主,而不计较盈亏得失,应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个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特殊性。这一部分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是农村所处的特殊环境使贷款信用风险加倍;其次是贷款风险形成原因有其特殊性;再次是贷款对象,包括农户和乡镇企业,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使得农信社面临的信用风险很大,其中农户的分析采用了青海省海东银监分局对青海省海东地区的农户贷款问题调查加以分析说明;最后分析一些其他的特殊性,诸如偶发性大、转化途径少、贷款对象数量多,单个贷款规模小等等。第四部分,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在农村合作金融风险控制上的特点,从中总结风险控制上的共性,并加以借鉴。首先,笔者挑选了德国、美国、日本和印度这几个在农村合作金融开展上很有特色的国家为样本,对农村合作金融的风险控制逐一加以分析;其次根据第一部分的论述总结出他们在农村金融风险控制上的共性,诸如组织体系完整、民主原则贯彻好、行业自律体系完善、国家大力支持又不过度干预和法制建设较为完善等;最后,在第二部分风险控制共性的启示下,提出我国可以加以借鉴的地方——可以倡导具有多样性的地区模式,不搞全国一律的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建立金字塔式的行业管理体系、加大国家对农村合作金融的扶持力度和制定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法规等。第五部分,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防范信用风险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设想。我国农村信用社防范信用风险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贷款集中现象突出、法制环境缺失,贷款人诚信缺失、中央政府扶持不到位,地方政府干预性强、农村信用社贷款文化落后,不能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缺乏对借款人的保险服务和信用社贷款人员素质不高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和全文第三部分分析的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特殊性,笔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设想:深化农村金融,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化解历史包袱,轻装前进、建立农村信用社资金协调中心,缓解贷款集中问题、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提高经营理念,加强贷款文化建设、向贷款农户提供保险服务、完善担保抵押制度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等等。论文的贡献之处:第一、虽然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研究著作很多,但是针对农村信用社贷款信用风险的防范研究却很少,而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贷款信用风险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也不同于政策性银行的特殊性的文献更是凤毛麟角,并且角度的选择常常很单一。本文从农村信用社所处的特定环境出发,选取了包括农村经济、贷款对象、形成原因以及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特点在内的多个角度对特殊性进行了深度分析,应该说对国内这一方面的研究有一点贡献。第二、本文选取了德国、美国、日本和印度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对其农村金融的风险控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了他们在风险控制上的共同特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借鉴措施。国内大多数学者只是对一个或几个国家农村金融组织构架进行了一般性描述,最多是提出了我国在组织构架上的借鉴,而对农村金融风险控制方面却研究很少,更不要说有针对性地提出借鉴措施。所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本文填充了一点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空白。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所掌握的材料有限,有关数据难以搜集,因此分析过程中实证分析不足,这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另外,鉴于作者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有限,论文中难免出现偏颇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