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水利工作首先要以提高农村饮水保障程度为重点和着力点,把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彭阳县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资源量少质差,区域分布不均匀。多年来,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阻碍该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在野外调查、详细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生活饮用水化学成分特征、区域分布特征及水化学组分的形成作用机制,并对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评价,为新农村建设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生活饮用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表水TDS含量平均值是736.32mg/L,以HCO3·SO4-Na·Mg·Ca型水、HCO3·SO4-Na·Mg型水为主,氟化物含量偏高,均值是1.06mg/L。2)地下水TDS含量变化范围大,自北向南逐渐减小,氟化物含量在1mg/L左右,以Na·Mg复合型水为主。3)窖水中TDS和氟化物含量最低,均值分别是184.84mg/L、0.19mg/L,以HCO3-Ca型水为主。(2)在对生活饮用水化学特征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活饮用水的TDS、总硬度、水化学类型、宏量组分和微量组分的区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DS含量由北向南逐渐减少;总硬度由西北、西南分别向东南、东北逐渐减小;水化学类型由南部和北部的HCO3·SO4复合型水向中部的HCO3型水转变;Mg2+、Ca2+、SO42-含量西北、西南部含量高;Na+、NO3-含量由北向南逐渐减小;HCO3-含量均较高,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Cl-含量在研究区北部由西向东逐渐减小,在南部由西向东逐渐增加;F-含量中部低。(3)通过对研究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评价,发现区内生活饮用水F-、Na+、SO42-超标严重,其次是TDS、NO3-;水质总体较差,安全饮用水仅占39.8%。(4)利用组分分布模型和质量平衡模型,对研究区生活饮用水化学组分形成作用进行模拟,用计算机编程对地下水组分存在形式和矿物饱和指数进行了计算,得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主要以钠长石的溶解和钠蒙脱石、方解石的沉淀为主,其次是盐岩、石膏、白云石的溶解;地表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是以钠长石、盐岩的溶解和钠蒙脱石、方解石的沉淀为主;窖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则是以钠长石、白云石的溶解和方解石、钠蒙脱石的沉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