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大运量公共交通运输方式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方便、快捷、污染少等优点满足了大运量交通运输的需求,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同时也面临资金瓶颈和管理效率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PPP模式在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它已经成为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包括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PPP模式的组织结构复杂,合作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要达到的目标也有所不同,致使在运作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风险。在此背景下,论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经济特征和PPP模式独有的特点,从私人部门的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采用PPP模式的风险管理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论文在综合分析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PPP模式风险管理的自身特点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准公共物品的特性以及其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以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与核心过程,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担和处理为主线,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综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系统和风险管理全过程的角度出发,构建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首先,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项目风险的定义和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依据风险在项目周期内的变化规律以及检查表法和RBS法的特点,对基于PPP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客观而全面的识别。其次,基于PPP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层次分析法(AHP)的优缺点,运用层次群组分析法(G-AHP)对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项目风险进行科学定量评估。层次群组分析法采用多个专家分别对同一个项目的同一组风险因素进行打分的方法,并通过专家在打分过程中得到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大小来判断专家的权重,再根据专家的权重组合成一个综合判断矩阵对项目风险因素的大小进行客观的判断和排序。有效地克服了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一致性问题和单个专家主观偏好对风险评估影响。然后,建立线性规划模型,通过构造满意度函数并求解,使风险分担的目标在整体风险一定的前提下,达到各参与方对风险分担方案的整体满意度最大,以探求基于PPP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风险分担机制,从而实现参与各方之间风险的合理分担,达到更有效地管理风险。根据所建立模型优化结果及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PPP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风险分担方案,从而提出了风险处理与控制策略与措施。这样才能使得PPP模式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市场化运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解决政府投资资金短缺问题和管理效率的问题,同时为私人部门寻找新的投资回报方式,双方形成互利共同体,更好的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达到“多赢”的效果。最后,论文以基于PPP模式的北京地铁4号线的风险管理为案例,从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完工、投入运营的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分析与研究,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综合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同时研究成果对步入城市轨道的其他城市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