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片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铁路向山区延伸,为了缩短里程和保护沿线自然环境,隧道便成为其主要的设计形式之一。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得现有的隧道工程技术尚不能完全解决工程中所遇问题,例如高地应力、仰拱隆起及软岩大变形等问题。目前,软岩大变形规律已经成为软岩隧道建设中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软岩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控制围岩大变形往往是软岩隧道修建成功的关键。由于软岩隧道围岩变形特征的复杂性,使得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仍然处于争议和探索阶段。本文以某软质片岩隧道为工程依托,对软质片岩隧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其大变形控制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有:(1)在分析软质片岩的岩性、工程力学特性及软质片岩受力变形特点的基础上,研究软质片岩隧道围岩大变形影响因素及其大变形特征。(2)根据前人的研究发现,软岩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且其流变主要表现为蠕变变形;本文在分析了软岩的蠕变变形规律和本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该隧道软质片岩围岩的变形规律,发现Burgers蠕变本构模型较为符合软质片岩的变形特性。(3)鉴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在岩土工程上的应用及其在大变形分析上的优势,本文采用FLAC3D软件对软质片岩隧道进行数值模拟;由于软质片岩隧道结构面和节理裂隙发育,加上施工扰动作用及遇水软化等特点,将所选取的模拟区段围岩简化为各向同性材料。(4)在对所选取的五种开挖工况分别进行模拟后发现:等台阶(5.0m)长度下二台阶法和三台阶法开挖对围岩的变形和应力影响较小;超短(2.5m)台阶开挖,能有效减小围岩的应力和变形;预留核心土能有效控制掌子面和拱顶的变形,增强掌子面的稳定性,但其对拱顶部位的塑性区影响较大。(5)对超前小导管模拟发现:超前支护能使拱顶部位形成一个承载拱,有效的控制拱顶的变形;而在超前小导管施工中改变小导管的倾角虽对围岩的稳定性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对系统锚杆的模拟发现:锚杆的长度对于其在软岩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选择适当长度的锚杆能起到经济高效的效果。(6)蠕变作用是解释软岩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重要理论,本文从蠕变理论着手,并通过现场隧道围岩和不同支护构件的长期受力变形监测,初步分析了支护结构初期的变形受力特点及其受岩体作用下的长期稳定状态。
其他文献
以“影响吸附剂吸附效果因素的探究”教学为例,在课堂生成的问题下,教学中不仅注重定性研究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还通过数字化实验和POE教学策略增强了学生定量研究的意识和
<正>十九世纪德国语文学家,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说过:"学会一门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中获得一个新的出发点。"[1]可见,语言不仅是思想的外壳和
目的评价无创头罩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Helmet delivered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Helmet-CPAP)治疗心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为了提高校园动力设备的管理水平,针对校园复杂电磁环境下动力设备特点,提出一种网络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基于ZigBeelg/-iK模块作为系统的数据传输设备.针对监测站点分
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综合素质,塑造完善人格,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审美情趣的教育。欠发达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当前人文素质教育较为薄弱,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可通过转变高职
我国人工鱼礁建设呈规模大型化和结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并开始向深水区域拓展。本研究采用静态堆积实验,类比研究了我国近海框架型鱼礁单体与HUT型鱼礁单体在堆积建设单位鱼
目的:探索寻求一种纯天然物理方法快速有效获取SVF Gel模型,并鉴定模型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为提高获取及使用SVF/ADSC的效率提供有效途径。方法:1、SVF Gel模型的建立:获取人结
随着全国基础建设的完善和高速公路网的建立,高速公路上出现大量高墩桥梁,桥墩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双柱式桥墩、空心薄壁墩、重力式桥墩,这些不同桥墩形式适用于不同高度,然而
在叶片气孔密度、束缚水/自由水和电解质渗透率3个生理指标上对12个柑橘品种进行了抗寒性比较测定。结果表明,气孔密度比较宫本、光明13号、太田柑、大浦抗寒性较强;束缚水/
目的:研究桂枝挥发油(VORC)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炎模型肺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mRNA的影响;方法:VORC(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