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社会经济、科技、技术都得到了高速发展。但同时,现代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产生和发展,并带动了一个新兴学科的产生——环境会计,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环境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揭示环境资源利用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的情况,履行环境受托责任,消除严峻环境形势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众多学者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从多个视角、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几年,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吸收并引进了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成为国内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争相学习的参照。但是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异常严峻,环境保护的任务也非常艰巨,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从内容、形式以及渠道等多方面来看都落后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会计学界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为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主要采用了规范性分析和实证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进行了研究。随机选取2006-2008年三年沪市A股28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这些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从中整理出所需要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披露的相关信息。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环境报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模板,披露形式主要以文字定性描述为主,只有少数公司进行了定量描述,而且大多定性描述的文字篇幅偏少,词句简单,不能满足读者对公司环保信息的需求。本文结合我国特有的研究背景,从内部特征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方面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影响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部特征因素中,公司规模、公司绩效、行业差异的影响较为显著。在外部特征因素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来自社会公众股东的信息需求、公司所处地点等因素能显著反映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本文以这些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积极引导我国上市公司自愿对外披露相关环境信息,自觉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样既是规范我国证券市场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为广大社会公众投资者提供利益保障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