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多媒体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正在飞速发展的应用领域,它综合了多媒体信息压缩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等。目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很多,主要包括视频会议、协同工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子商务等。Internet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多的享有网络带来的多媒体信息和服务。纯软件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就是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基于CBE(Computer-based Education)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通过采用全新的压缩算法和高效的数据传输技术,突破了早期多媒体网络教室在实际应用中的诸多技术障碍和成本限制,提出了基于网络系统平台的纯软件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解决方案,不但能够实现传统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全部功能,还彻底解决了以往搭建多媒体网络教室成本高昂、建设周期长、维护不便和使用困难等一系列难题,具有最低总体拥有成本、全新教学技术、界面直观友好、灵活易用并可随意升级、免维护等独特优势。在纯软件架构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1)动态屏幕不流畅: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导致大量的多媒体(尤其是视频)传输不流畅,造成了“拥塞”,从而使动态屏幕不连续。(2)服务模式单一:今天,很多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中,教师机对学生机的服务模式比较单一,通常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学生之间无法进行自由交流(如:分组讨论)。这样,就不能更好地体现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灵活性。(3)最大支持客户端点数有限: “点”数被用来衡量网络教室系统支持客户端数量的标准。“点”数越多,系统的可用性也就越好。以往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客户端“点”数局限在50~70左右,而且稳定性也相对较差。因此,在系统稳定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扩大客户端“点”数,也是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一个重要突破点。针对今天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现状,在系统具体的研发过程中,应用流媒体、MailSlots、PIM(协议独立多点发送)等技术对系统进行了全新的构造,并较好地解决了以上的问题。流媒体技术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上<WP=57>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自己机器后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该技术先在使用者端的电脑上创造一个缓冲区,在播放前预先下载一段资料作为缓冲,当网路实际连线速度小于播放所耗用资料的速度时,播放程序就会取用这一小段缓冲区内的资料,避免播放的中断,也使得播放品质得以维持。MailSlots是Windows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s(TPC)的成员。MailSlots可以实现在局域网上进行数据通讯。在Delphi平台上,通过对MailSlots的开发和封装,可以方便的实现网络数据广播。早在1994年就已经有一个通用的多点发送机制作为Internet标准推广,它的思想是要定义一个多点发送路由协议,独立于基本协议,该标准称为“协议独立多点发送(PIM)”。PIM是为分散在广域网或者局域网上的组成员而设计的。通过对以上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与应用,极大增强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应用性,突破对网络带宽要求过高的缺陷,从整体上优化了性能,从而使系统的应用性、抗击打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归纳起来,本次设计具有以下以一些特点:(1)动态屏幕更加流畅;(2)服务模式多样化;(3)突破了客户端点数的限制;(4)增强了系统的兼容性,使系统在各种软、硬件环境下都可以运行、工作; (5)在系统中加入了“软件注册”功能,对软件的版权进行了有效的保护,防止了软件的任意拷贝、使用。经过详细的分析,在Borland Delphi平台上对该系统进行了实现工作。并且,在设计工作完成之后,做了多次的不同环境下的测试工作。从而,对系统的创新点进行了验证,也对系统的抗击性做了多角度的测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