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垮掉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个文学创作团体,“垮掉派”作家笔下出现了大量的反叛性青年形象,这些青年酗酒、吸毒、提倡同性恋爱,以对现实的反叛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被人们称为“垮掉的一代”。在30年之后的中国,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顽主”形象,这些“顽主”是当时作家王朔创作的一系列反叛形象。这些人以“游戏的方式”对待生活、爱情和性,以讽刺性的、调侃的话语挖苦当时的政治,文化。然而这一“顽主”形象却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捧。“顽主”和“垮掉的一代”这两类人物形象身上所体现出的最大共同点即他们所具有的反叛性,这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切入点。另一方面,就“垮掉的一代”和“顽主”形象进行对比的研究成果目前来看并不多,即使有此方面的研究也并不成系统,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空间,也是本课题可以研究的原因和意义所在。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方法对王朔笔下的“顽主”形象和凯鲁亚克、金斯伯格等“垮掉派”作家笔下的“垮掉的一代”形象进行比较研究。首先探讨二者形成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原因和相互间的影响,然后分析出各种类型的“顽主”和“垮掉的一代”各自的特点,最后总结他们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在具体写作时,本论文主要分以下几个章节进行论述的:第一章为绪论,在本章中主要分析了本文的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第二章重点介绍了“垮掉的一代”和“顽主”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垮掉的一代”受到了美国传统文化、文学创作及有关作家和社会的影响。“顽主”的产生与“文化大革命”至八十年代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的社会现实、思想文化以及王朔的自身经历有很大关系,同时,王朔在创作“顽主”形象时也受到了“垮掉的一代”的影响;第三章对不同类型的“垮掉的一代”形象和“顽主”形象进行了区分,并分别分析了他们思想行为上的特点;第四章在前一章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两类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他们的共同特征,分析他们在反叛程度、反抗对象和个人追求方面的差异性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