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善,近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步子越迈越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攀高。毕业生人数的攀升,无疑加大了就业的竞争。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来看,毕业生就业取消统包统分之后,将主要通过就业市场实现就业。由于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不健全,社会化、信息化服务也有脱节,导致就业不充分。北京体育大学是培养体育人才的专门院校,在课程设置的层次配置上,呈现出基础狭窄的状况;毕业生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就业范围具有行业性。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下,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生就业也面临着机遇。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更增强了人们“健康第一”的意识,为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多样化的就业渠道。因此,本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2005届毕业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对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希望能对今后的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所帮助。研究结果如下:1.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收益率的提高,对收入分配向高学历者倾斜,对劳动力的跨城乡跨地域的大规模流动等现象的解释力正在增进。2.信息不对称理论、职业选择理论、职业搜寻理论等是由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些理论流派,都可应用于就业问题及劳动力市场。如果以上理论付诸于实践,将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择业的成功率。3.针对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地区的取向方面,近九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沿海开放地区也比中西部地区更富有吸引力;在就业单位方面,毕业生选择学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的占38.6 %,位居第一位;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前三项因素依次为“个人的发展与晋升”、“工资水平及福利”、“对工作本身的兴趣”;毕业生认为“缺乏社会资本”是就业的最大障碍,缺乏工作经验”逐渐成为求职的第二障碍。4.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寻的主动性,具备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并调整工作薪金预期;调查结果还显示由于择业信息与就业指导方面的缺乏,毕业生在求职中处于弱势,同时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正逐渐增强。5.针对2003届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个案分析表明,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主要经验是:拓宽就业渠道;利用各种招聘会;针对重点问题及时研讨并制定相应措施;广泛收集用人信息;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6.为解决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策层面的协调,主要包括:政府应当尽快缩小分割收益区的范围;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改革户籍管理;大力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另外各用人单位在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失衡状态下,要适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7.对于学校层面而言,北京体育大学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方面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完善体育专业设置;提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建立就业指导体系;搭建高水平就业信息网络。8.针对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生自身而言,首先要调整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同时在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前提下弘扬和落实大学毕业生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