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从立国之初便开始整顿吏治,积极倡导廉政文化建设,从思想、制度和社会三个方面充分展现了其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北宋廉政文化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基础,汲取各家廉政思想之所长,涉及统治者、清官廉吏,家庭、学校教育以及乡规民约等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创造了颇具时代特色的廉政思想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起到了思想教化的作用。统治者的廉政训导、清官廉吏的垂范感召、家庭学校的廉德教育以及乡规民约的道德规范无不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使其更加渴望清明政治,渴望廉政,从而促进了北宋廉政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要防止、惩治贪污腐败不仅需要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仰所发挥的思想教化作用,更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因此廉政制度文化是北宋廉政文化的又一重要内容。北宋廉政文化以法制为规范,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建立起了严密的廉政反贪机制。如制定严刑峻法以整肃贪赃,完善行政监察制度以纠弹官邪,强化科举考试制度以选官任吏、严把入口,细化官员考核制度以陟廉黜贪,实行增俸益禄政策以俸养廉。北宋廉政社会文化主要以民谣谚语、笔记小说以及话本小说、瓦肆艺术等通俗文艺的形式为具体体现,这类文化通俗易懂,更加深入人心,为人们广泛传播,促进了北宋清官文化的兴起以及廉政文化的繁荣。北宋廉政文化是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元、明、清各朝廉政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