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成分是黄芩苷(Baicalin),具有抑菌、利尿、抗炎、抗变态及解痉作用,由于其显著的抑菌作用,古籍常有用于治疗痤疮,而现代制剂中其有效成分黄芩苷多用于口服治疗。薄荷挥发油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int)的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气蒸馏所得,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内服用于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现代研究发现中药挥发油对药物的经皮吸收具有较好的促透作用。本课题以黄芩苷与薄荷挥发油为主要原料,拟开发成治疗痤疮的外用制剂。首先考察了黄芩苷与薄荷挥发油的透皮特性,并确定了两者在处方中的用量,对黄芩苷凝胶剂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及治疗痤疮模型的效果进行了初步药效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方法:(1)建立制剂中主要成分黄芩苷、薄荷醇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挥发油中薄荷醇的含量。(2)考察了不同促透剂对黄芩苷经皮渗透效果的影响。对比了不同浓度的氮酮、薄荷挥发油对黄芩苷药物透皮量的影响,考察最佳促透剂的用量。在确定促透剂用量后,考察黄芩苷的用药量对经皮渗透效果的影响。(3)对黄芩苷凝胶剂处方进行优化筛选,以凝胶剂黏度与涂展性为两项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凝胶剂的配方进行优化,确定黄芩苷凝胶的最佳处方;并考察了薄荷挥发油对黄芩苷凝胶中黄芩苷药物透皮量的影响。(4)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下,促透剂薄荷挥发油与药物黄芩苷对大鼠皮肤角质层的影响。(5)根据美国国立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药敏MIC试验法规,通过滤纸片法与96孔板法考察黄芩苷凝胶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能力[1]。(6)采用Kligman方法对家兔进行造模,考察了黄芩苷凝胶对兔耳痤疮模型的作用,并对比了与夫西地酸乳膏的疗效。结果:(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其精密度RSD为:0.28%,重现性RSD为:1.94%,回收率为:100.58%,气相色谱方法测定薄荷醇的含量:其精密度RSD为:1.86%,重现性RSD为:1.38%,回收率为:99.29%,说明两者的测定方法结果良好,稳定可行。(2)3%薄荷挥发油作为促透剂时黄芩苷的渗透速率(Js)为0.202μg.(cm-2.h-1),略高于3%氮酮、1.5%氮酮+1.5%薄荷挥发油联用,因此选用3%薄荷挥发油作为促透剂。考察不同浓度薄荷挥发油对黄芩苷透皮量的影响,3%浓度时黄芩苷的渗透速率(Js)为0.0903μg.(cm-2.h-1),高于2%、1%浓度时。薄荷挥发油相同情况下,1%浓度时的黄芩苷的渗透速率(Js)为0.1996μg.(cm-2.h-1)明显高于0.5%、0.75%、1.5%、2%黄芩苷浓度时的渗透速率,所以最后选择条件为3%薄荷挥发油作为促透剂,黄芩苷用量为1%。(3)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凝胶制剂的处方进行优化筛选。黄芩苷凝胶的最优处方为:1%黄芩苷、3%薄荷挥发油、1%的卡波姆-940、1.5%甘油、1.5%1,2-丙二醇,以及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凝胶剂p H值为6.1~6.5。黄芩苷凝胶的透皮特性试验中黄芩苷的Js为0.013μg.(cm-2.h-1),是不加促透剂的2.40倍,说明凝胶剂中黄芩苷经皮渗透速率良好。(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薄荷挥发油对大鼠皮肤结构作用下,改变了皮肤角质层的有序致密结构,使表皮结构变得疏松,有利于黄芩苷药物更好的透过皮肤角质层。(5)在滤纸片法实验中,黄芩苷凝胶剂抑菌圈级别在3级范围内,空白组无抑菌圈,甲硝唑组有抑菌圈,为3级,氨苄青霉素组有抑菌圈,为4级。96孔板法实验中黄芩苷凝胶MIC值为0.03906mg/g,黄芩苷粗提物的MIC值为31.25mg/m L,黄芩苷凝胶的MIC值要远低于粗提物组。(6)黄芩苷凝胶与夫西地酸乳膏对实验中兔耳痤疮模型均具有抗炎作用,且均有抗角化作用,但两者相比较,前者对抗炎作用较为显著,两者的抗角化作用相当。结论:1、薄荷挥发油能够对黄芩苷药物起到较好的促透效果,在3%浓度下作用与同等浓度氮酮相当,将其作为促透剂加入黄芩苷凝胶中,能够让黄芩苷更好的透过皮肤表面,从而起到促透和协同治疗双重作用。2、黄芩苷凝胶与夫西地酸乳膏的抗角化作用是相当的,但黄芩苷凝胶的抗炎作用要优于后者,夫西地酸乳膏的抗炎效果不明显,黄芩苷凝胶除了较好的抑菌消除痤疮功效外,还能够软化皮肤角质层。与传统直接添加黄芩提取物的化妆品相比,本产品能够在使用后减少色素残留,且在薄荷挥发油作用下其治疗痤疮效果较好,可作为特殊化妆品进一步研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