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白介素17、18和抗子宫内膜抗体的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nlucif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之一,随着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的普及,内异症的发生率日趋增高,可达10%-15%以上,其虽为良性疾病,却有着类似恶性肿瘤粘附、种植、浸润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临床上有学者将之称为“不死的癌症”。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未阐明,从而给患者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和(或)药物治疗,目的是缩减和去除病灶,减轻和控制疼痛,治疗和促进生育,预防和减少复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5年复发率仍可达40%。尽管各国学者对内异症做了大量研究,但在基础研究领域的进展仍没有明显的突破,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1921年由Sampson提出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一直为学者广泛接受,他认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是由于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而种植于卵巢或盆腔其他部位所致。但有学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90%以上生育年龄妇女月经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血逆流,几乎将其当作是一种生理现象,但最终仅有10%-15%的妇女发病,可见,经血逆流只是发病的诱因,或者说前提条件,逆流的子宫内膜要在盆腔内存活,还需要其他重要因素的参与。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内异症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包括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异常,整体和局部免疫的异常,其导致腹腔微环境发生改变,包括腹膜间皮的完整性遭破坏,腹腔液中多种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的变化,多种细胞因子、蛋白和酶类的产生及其浓度的变化,使经期逆流的子宫内膜碎片不能被正常清除,反而为其存活提供了有利的局部环境,助其完成粘附、侵袭和血管形成“三部曲”,从而导致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也有研究发现,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在分子结构及抗原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样容易逃脱腹腔免疫监视而得以存活,由此形成了“在位内膜决定论”的学说,但两者的因果关系目前仍不清楚,因此,进一步进行内异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寻找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白介素-17、白介素-18(IL-17、IL-18)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两者均为多效性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但两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研究较少。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是一种以子宫内膜细胞为靶抗原并能引起一系列免疫病理效应的自身抗体,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在既往与内异症关系的研究中报道不一。因此,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IL-17、IL-18和EMAb的水平,了解三者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进一步证实腹腔微环境的异常,为临床上寻找早期无创且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和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目的:通过分别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IL-17、IL-18和EMAb的浓度,探讨三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2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血清及腹腔液中IL-17、IL-18和EMAb的浓度,分别比较两组血清和腹腔液中的三项指标了解其有无差异,同时比较两组血清及腹腔液中IL-17和IL-18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并对内异症组血清及腹腔液中的三项指标两两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⑴内异症组血清和腹腔液中IL-17水平(13.66±6.57ng/L,14.21±7.72 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37 ng/L,9.38±5.13 ng/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根据内异症分期将内异症组分为Ⅲ期和Ⅳ期,内异症组Ⅲ期血清和腹腔液中IL-17水平(12.85±7.13 ng/L,12.80±7.39 ng/L分别与Ⅳ期(14.32±6.17 ng/L,15.37±7.96 ng/L)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异症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L-17水平(13.66±6.57 ng/L,9.33±3.37 ng/L)与腹腔液中IL-17水平(14.21±7.72 ng/L,9.38±5.13 ng/L)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⑵内异症组血清中IL-18水平(101.25±81.53ng/L)与对照组(106.62±52.42 ng/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内异症组腹腔液中IL-18水平(64.83±35.56ng/L)明显低于对照组(116.46±148.73 ng/L),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异症组Ⅲ期血清和腹腔液中IL-18水平(101.27±71.29 ng/L,73.30±43.15 ng/L)分别与Ⅳ期(101.24±90.72 ng/L,57.90±27.00 ng/L)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血清中IL-18水平(106.62±52.42 ng/L)与腹腔液(116.46±148.73 ng/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内异症组腹腔液中IL-18水平(64.83±35.56 ng/L)明显低于血清中水平(101.25±81.53 ng/L),差异有显著性(p<0.05)。⑶内异症组血清中EMAb水平(1586.05±332.81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307.37±116.15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内异症组腹腔液中EMAb水平(1398.85±241.54 pg/ml)与对照组(1270.73±142.63pg/m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内异症组Ⅲ期血清和腹腔液中EMAb水平(1568.40±326.29 pg/ml,1415.74±270.23pg/ml)分别与Ⅳ期(1601.50±348.32pg/ml,1384.07±221.38 pg/ml)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血清中EMAb水平(1307.37±116.15pg/ml)与腹腔液(1270.73±142.63pg/m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内异症组血清中EMAb水平((1586.05±332.81 pg/ml)明显高于腹腔液中水平(1398.85±241.54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⑷月经周期中内异症组与对照组血清及腹腔液中IL-17、IL-18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⑸内异症组血清 IL-18水平与腹腔液 IL-18水平呈正相关(R=0.360, P=0.023),但相关关系并不密切;内异症组血清EMAb水平与腹腔液EMAb水平亦呈正相关(R=0.406,P=0.026),但相关关系并不密切。  结论:①内异症患者血清中EMAb水平升高,腹腔液中IL-17水平升高,IL-18水平降低,提示腹腔局部微环境的改变,推测三者在内异症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②内异症患者血清中IL-18无明显变化,推测IL-18等细胞因子主要通过局部作用促进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③月经周期中内异症组与对照组血清及腹腔液中IL-17、IL-18的表达无显著差异,推测血清及腹腔液中IL-17、IL-18水平可能不受月经周期的明显影响。④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IL-17、IL-18和EMAb两两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推测三者可能各自通过不同机制参与内异症的发病。
其他文献
贯彻新理念、实施新教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学生学习状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中学数学是中学阶段学生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它肩负着自身的重要历史使命.本文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对数学素质的内涵及数学素质的培养方法
目的:  胃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世界第四位,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大部分胃癌确诊时已为进展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5年生存率不到10%。目前化疗仍是进展期胃癌的
沈从文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领域中一位富有个性和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人文主义情怀使人读后肃然起敬,作品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使人荡气回肠.研究他的小说有多方面的内
第一部分 兔虹膜色素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实验研究目的: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并观察其在特定条件下转分化为晶体上皮细胞的现象;方法:采用酶辅助机械分离法分离并培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化学研究的对象和现象都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得出结论,因此,根据化学学科这一特点以及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必须构建“自
目的:高血压心肌重塑是影响高血压病情进展、并发症发生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心肌重塑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逆转,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抗高血压药物均能有效地逆转心肌重塑,例如,米诺地尔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就已经表现出加重心肌肥厚和/或心肌缺血等副作用。因此,对于降压药,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其降压效果以外的其他作用,尤其是对心脏的毒付作用。钙通道阻滞剂(CCB)是当前广泛应用于治疗包括高血压在内的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通市城市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群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及致盲与低视力的原因和眼病的患病情况.结论 由于防盲治盲工作的长期有效的开展,南通市城市盲的患病率为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焦点,提出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空间,以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市场经济年代,诗歌遭受巨大寒流,进一步边缘化,造成严肃诗歌的匮乏.关注诗人的生存状况,寻求诗歌的出路,倡导从学术制度和行业规范上设身处地地改变诗歌的生存处境,重塑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