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当今博物馆建筑设计,最关注的事情之一就是建筑的空间形态如何影响游客在博物馆内部的游览路径,以及如何使参观者在游览过程中建立和形成对于建筑内部空间布局的体验。本文将通过重现当今规划设计的博物馆建筑,对于不同博物馆建筑内部分区和中庭位置的布局差异,依据空间句法(Space Syntax)这一建筑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究现今博物馆建筑本身特有的空间型态组构的内在空间句法之间的逻辑,并配合相关软件(depthmap)来进行句法量化解析,使得最终潜藏于建筑平面型态背后的深层组构特征得以显现。面对这一问题,笔者以湖北省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简牍博物馆这三个博物馆作为研究案例。在此次研究中,可见性与空间利用模式中的三点有关:游客的游览路径、游客驻足参观展品的位置、游客驻足调查展陈空间的位置。通过这三点,使得游客在博物馆建筑平面导向中通过参观路径与接触展览内容来认知整个博物馆的空间布局,所以,这三种形式被看做是游客对于博物馆建筑体验的三个中心点。笔者注重从调查中寻找线索,跟踪游客的参观路径,通过记录游客整体的运动路径、驻足参观的位置、驻足调查展览空间的位置来分析和总结经验,结合空间句法的数据,提炼出可见性结构是如何在不同的博物馆的空间形态中变化的。调查游客的行进路径结果表明,游客对于博物馆的探索性运动被三个博物馆平面布局的整体可见性和局部可见性所影响。然而,在这三个博物馆中,整体可见性和局部可见性对于游客行进路线的预测也有所不同。此外,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可见性的区域和非可见的区域的视觉信息在预测游客的运动模式和行进路径方向的选择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结果表明在驻足参观展品或者驻足调查博物馆建筑空间的行为都能够被可见性起到很好的预测作用。这些结论都可以用形态学特征方面的变化来解释,尤其体现在博物馆建筑平面的形态和布局以及中庭在整个布局中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在博物馆建筑中,局部可见性可以预测整体可见性在空间利用模式上的影响,在不同的博物馆中,中庭和内部展厅的布局所形成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在探索展览以及感受建筑特征方面建立起一种协同的作用。将具体研究的作用提供于设计者,对今后从事博物馆建筑设计作为其参考和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