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医经方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白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水平的变化,探讨中医经方序贯疗法治疗该病疗效机制,进一步体现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优势,为日后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药1组(经方序贯疗法+西医常规疗法)、中药2组(射干麻黄汤+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西医常规疗法),每组30例,疗程14天,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ACT评分以及IL-37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临床疗效:在西医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三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
2.肺功能:三组患者疗后FEV1、FEV1/FVC%、FEV1改善率水平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在FEV1和FEV1改善率水平的改善方面中药1组效果与中药2组相当(P>0.05),两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FEV1/FVC%水平改善方面,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
3.ACT评分:三组患者疗后ACT评分均有提高,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
4.IL-37水平:三组患者疗后血清IL-37水平均有上升,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经方序贯疗法在寒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射干麻黄汤治疗和常规西医疗法。在IL-37、ACT评分和FEV1/FVC%水平方面效果优于射干麻黄汤和常规西医疗法。在FEV1、FEV1改善率疗效方面与射干麻黄汤治疗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常规西医疗法。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药1组(经方序贯疗法+西医常规疗法)、中药2组(射干麻黄汤+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西医常规疗法),每组30例,疗程14天,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ACT评分以及IL-37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临床疗效:在西医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三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
2.肺功能:三组患者疗后FEV1、FEV1/FVC%、FEV1改善率水平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在FEV1和FEV1改善率水平的改善方面中药1组效果与中药2组相当(P>0.05),两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FEV1/FVC%水平改善方面,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
3.ACT评分:三组患者疗后ACT评分均有提高,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
4.IL-37水平:三组患者疗后血清IL-37水平均有上升,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经方序贯疗法在寒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射干麻黄汤治疗和常规西医疗法。在IL-37、ACT评分和FEV1/FVC%水平方面效果优于射干麻黄汤和常规西医疗法。在FEV1、FEV1改善率疗效方面与射干麻黄汤治疗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常规西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