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震应力降是表征震源特性的重要参数,观测谱的拐角频率是计算应力降的关键参数。目前,国外学者基于测震记录利用经验格林函数(EGF)谱比法估算震源参数已进行了详细地研究,EGF谱比法应用于消除地震动的传播路径衰减和局部场地效应日趋成熟。然而基于强震动观测记录,国内学者普遍使用广义谱反演方法估算震源参数,EGF谱比法的应用还有待发展。本文围绕着探究EGF谱比法应用于强震动观测记录的可行性和提高震源参数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应力降是表征震源特性的重要参数,观测谱的拐角频率是计算应力降的关键参数。目前,国外学者基于测震记录利用经验格林函数(EGF)谱比法估算震源参数已进行了详细地研究,EGF谱比法应用于消除地震动的传播路径衰减和局部场地效应日趋成熟。然而基于强震动观测记录,国内学者普遍使用广义谱反演方法估算震源参数,EGF谱比法的应用还有待发展。本文围绕着探究EGF谱比法应用于强震动观测记录的可行性和提高震源参数估算结果的稳定性,旨在为该方法在国内强震动观测记录的应用打下基础。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强震动观测记录,以芦山地震序列为案例验证了EGF谱比法估算震源参数的可行性。利用EGF谱比法获取了中小地震(~M4、~M5)的震源谱。其中,确定了经验格林函数选取标准,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法获得振幅谱,使用Boatwright震源谱模型拟合振幅谱比获得震源谱比,并定量给出了震源谱比曲线质量标准。最后,估计了它们的拐角频率和应力降。计算结果给出了17次余震的拐角频率和应力降。拐角频率主要在1.0—3.0Hz范围内,应力降在8.2—75.31MPa范围内,平均值29.00MPa,应力降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明显异常。(2)为提高估算结果的稳定性对EGF谱比法进行了多项优化,以漾濞地震序列为案例验证了优化措施取得理想的效果,包括选择基于更高密度的烈度台网和小微地震数据更充足的漾濞地震序列为对象开展工作;选择P波单震相时程记录进行计算,增加了波形数据选择、到时拾取、P波截取、信噪比要求等数据处理工作;采用多窗口法获得振幅谱比。完善了经验格林函数选取标准和震源谱比曲线质量标准,同样利用EGF谱比法和Boatwright震源谱模型获取了中小地震(~M3、~M4、~M5)的震源谱。最后,估计了它们的拐角频率和应力降。计算结果给出了28次前震和余震的拐角频率和应力降。拐角频率在2.8—12.0Hz范围内,应力降在3.85—88.35MPa范围内,平均值32.96MPa。在时间上主震发生前的地震应力降整体上大于余震的应力降,随时间的推移平均应力降呈减小趋势,在空间上应力降没有明显异常。整体上,两次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有以下特征:拐角频率与震级有着明显的相关性,震级越小拐角频率的上限值越大,小地震的拐角频率更离散;应力降在几MPa和几十MPa范围内变化,应力降未发现明显的震级相关性,相同震级的应力降变化范围可达2个数量级。(3)针对漾濞地震序列震源参数估算结果的稳定性,归纳并分析五种类型的低质量观测记录。从地震破裂类型方面解释了主要影响估算结果的低质量观测记录,23次地震获得了震源时间函数并判断出破裂类型,12次地震为自停止破裂地震,10次地震为被迫停止破裂地震。分析得出被迫停止破裂类型地震的震源参数估算结果稳定性更低。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高原低氧大鼠动物模型后海马组织中的表达,为高原低氧脑损伤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临床高原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n=35),体重190-200g,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西宁0天组(XN 0d组),大鼠从北京市(海拔43.5m)空运到青海省西宁市(海拔220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经腹膜后入路和经腹腔入路对行腹腔镜手术的中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术中血气指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按不同气腹方式分为经腹膜后组(R组)和经腹腔组(T组)。每组50例。记录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及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胃癌术前临床T、N分期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检查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术前均已行超声胃镜检查及多层螺旋CT检查的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判断胃癌患者的术前T、N分期,术后由病理科出具病理分期报告,观察指标包括:(1)术前经超声胃镜及多层螺旋CT判读的T分期、N分期;(2)术后病理
目的:探索与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单纯术后辅助化疗相比,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辅助化疗是否可减少复发和延长生存,以及研究和分析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符合本研究入排标准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共418例,将其分为辅助组和新辅助组。采集入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临床TNM分期、肿瘤部位、LAUREN分型、分化程度、R0切除、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等临床病理资料,使用倾
楼面反应谱是非结构部件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参考。目前的非结构部件抗震设计所用的楼面反应谱大多为一代反应谱,即不考虑非结构部件与主结构的耦合作用。而在实际地震发生时,主结构与非结构部件(即子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如果不考虑这种相互作用,有可能使设计偏于不安全,也可能会过于安全而造成巨大浪费。故本文针对钢框架、中心支撑钢框架以及偏心支撑钢框架三类典型建筑钢结构,考虑主结构与子结构间动力耦合作
目的研究SRY-盒包含蛋白9(Sox9)对脂肪干细胞(ADSCs)软骨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将脂肪干细胞(ADSCs)分为空白组、空载组、过表达组、联合组。空白组不处理。空载组转染p CDNA3.1(+)-NC质粒,过表达组转染pc DNA3.1(+)-Sox9质粒,联合组转染pc DNA3.1(+)-Sox9质粒,并加入Li C1使其终浓度为60mmol/L。转染48h后采用We
P波是估算地震预警参数的基本信息,例如:利用P波位移峰值、卓越周期等参数与震级的统计关系进行震级估算,结合地震动衰减关系实现地震动场的快速预测。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是地震动参数估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以往人们的关注焦点是场地对S波或全波段的放大效应,用于建筑抗震设计及地震动参数区划中的地震动参数调整。我国绝大部分地震预警台站布置在自由地表,场地对P波的放大效应是地震预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填充墙是一类对结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的非结构构件,其与周围框架在地震中的不利相互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为了改善填充墙框架抗震性能,许多研究者提出多种柔性填充墙方案并进行相应研究,其中即包括我国广泛应用的柔性连接框架填充墙。然而,对于蒸压加气混凝土(AAC)砌体填充墙,其薄灰缝砌筑要求限制了柔性连接中采用至少φ6钢筋配筋,此外连接钢筋也增大了填充墙节点砌体破坏风险,降低了墙框间柔性水平。为了适应蒸压加
我国是地震高发大国,每一次破坏性地震都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使国家经济产生巨大损失。通过获取地震中的有效数据,及时有效评估地震所产生的人员死亡,以此为根据,辅之有关专家意见,可以对地震应急救援进行更加科学精准地指导,从而有效降低地震初期救援产生的资源浪费,提高救援效率,减少经济损失。本文针对1966—2021年间的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资料,通过查阅大量震害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汇总并补
核电厂建设选址已由沿海基岩场地逐渐开始向非基岩场地发展,在非基岩场地上建设核电站,其基础抗震是确保核电站地震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非基岩场地核电生产厂房的桩基抗震问题,开展了土-桩基-核电生产厂房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对试验宏观现象和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土-结构常加速度条件下运动相互作用和惯性相互作用,讨论了振动台试验中的时间相似关系,分析了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桩基的动力反应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