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开创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近年来由于光敏物质等的发展和进步,PDT已逐步成为治疗肿瘤的基本手段之一,其治疗基础为先给予机体对肿瘤组织有选择性摄入作用的光敏剂,然后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肿瘤组织,诱发光敏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活性很强的单线态氧,进而和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作用以杀灭肿瘤细胞而显示治疗作用。与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肿瘤传统疗法相比,光动力学治疗最大的优点是可对癌组织进行选择性破坏,副作用较小。自从1990年加拿大学者Kennedy首次把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应用于肿瘤消融疗法以来,5-ALA已逐渐成为临床最常用的光敏剂。作为第二代光敏剂,5-ALA是一种内源性的光动力治疗药物,由于具有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癌前病变及一些非肿瘤性皮肤疾病的治疗,在某些增生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及美容和光嫩肤等方面也有较多应用报道。由于5-ALA是极性化合物,皮肤渗透性较低,使其很难达到皮肤组织的靶部位。在临床治疗上一般采用较高浓度的20%5-ALA,但有60%~80%的临床患者会产生光毒性的副作用。如果能够通过增强5-ALA的渗透性提高光动力治疗的效率,降低其用量,则有可能减少其光毒性的发生率。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对于药物的透皮吸收,降低毒副作用可以发挥得更好。部分亲水性药物可通过与磷脂结合而提高其脂溶性,增强皮肤和组织渗透性,从而增强药理作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通过制备5-ALA脂质体可增加其皮肤透过率进入靶组织而充分发挥其疗效。考虑到盐酸5-ALA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为了得到较高的包封率,本实验采用主动载药法中的pH梯度法制备其脂质体。为下一步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并对其组分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然后制得5-ALA皮肤局部给药脂质体凝胶,并对其进行基础考察。第一部分建立了5-ALA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由于5-ALA和脂质相在紫外吸收上的相互干扰,最终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ALA的的含量。色谱条件:Hypersil ODS柱(4.6×250mm,5μm);柱温为25℃;流动相为50mmol·L-1(NH4)H2PO4(pH2.2)/甲醇=98/2。UV检测波长为267nm,流速为1.0mL·min-1。浓度与峰面积之间成良好线性关系、符合分析要求。第二部分采用了葡聚糖G-5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并以包封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了5-ALA脂质体的基本处方和工艺,考察磷脂胆固醇质量比、药脂比和孵育温度等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处方: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6:1,卵磷脂与5-ALA质量比为6:1,孵育温度为60℃,最佳处方的平均包封率为65.0%。第三部分对所制得的5-ALA脂质体进行了表征,主要考察了脂质体形态、粒径和粒度分布等评价指标。形态学主要是自然观察法和负染法,可以看到脂质体外观呈圆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球粒;5-ALA脂质体粒径平均值为100nm,多分散系数(PI)为0.224,说明粒径分布均匀;5-ALA脂质体带较低的负电荷,平均Zeta电位-40.6mv,比较稳定。第四部分确定了5-ALA脂质体凝胶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考察了脂质体凝胶的外观、离心沉降、粘度和皮肤刺激性等指标,结果显示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具有可行性。根据中国药典释放度测定第三法比较了脂质体凝胶和5-ALA凝胶的体外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