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日益意识到不礼貌并不是一种边缘化的现象,而是应该和礼貌现象等同起来。基于这种认识,学界涌现出一批对不礼貌现象的系统化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都是在词汇和句子层面探讨不礼貌的言语实现策略,鲜有人从宏观的语篇层面分析不礼貌现象的动态发展,即不礼貌在会话语篇中是如何触发、发展并最终消除的。鉴于此,本文结合以往研究,不仅讨论不礼貌的言语实现策略,还阐释该现象在语篇中的动态发展过程。
参照Bousfield的不礼貌分析框架,本文对汉语戏剧会话语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在具体语境中不礼貌可由具体的言语策略实现,其中一些通过直接攻击对方面子而实现不礼貌,包括使用禁忌或詈骂语、威胁、批评和负面评价,而另一些则通过言外之意实现不礼貌,包括讽刺和不执行礼貌。其次,在不礼貌的动态发展方面,研究发现不礼貌现象是由交际者所认定的冒犯性事件触发。不礼貌发生后,交际者也有一系列的言语策略保护自身面子不受损害。回应不礼貌时,大部分人会通过言语进行回应,回应策略分为两类:防御性回应和攻击性回应,其中防御性回应更易为人们采用。少部分人则是沉默以应,即言语上不再参与冲突性会话。最后,本文归纳了不礼貌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六种:向对方屈服,让步,僵持,退出,第三方干预和客观环境终止冲突。
最后,本文还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对使用不礼貌的语用理据进行了阐释。本文认为,不礼貌的使用及其回应都是顺应交际语境的结果。不礼貌的使用体现了“以我为主”的顺应过程,即不以对方为导向、不以维护人际关系为目标,只为满足交际者本人的交际意图;而不礼貌的回应策略则呈现出动态选择的态势,这也是顺应交际中语境相关因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