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中言语不礼貌现象的语用研究——基于汉语戏剧会话的语料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日益意识到不礼貌并不是一种边缘化的现象,而是应该和礼貌现象等同起来。基于这种认识,学界涌现出一批对不礼貌现象的系统化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都是在词汇和句子层面探讨不礼貌的言语实现策略,鲜有人从宏观的语篇层面分析不礼貌现象的动态发展,即不礼貌在会话语篇中是如何触发、发展并最终消除的。鉴于此,本文结合以往研究,不仅讨论不礼貌的言语实现策略,还阐释该现象在语篇中的动态发展过程。   参照Bousfield的不礼貌分析框架,本文对汉语戏剧会话语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在具体语境中不礼貌可由具体的言语策略实现,其中一些通过直接攻击对方面子而实现不礼貌,包括使用禁忌或詈骂语、威胁、批评和负面评价,而另一些则通过言外之意实现不礼貌,包括讽刺和不执行礼貌。其次,在不礼貌的动态发展方面,研究发现不礼貌现象是由交际者所认定的冒犯性事件触发。不礼貌发生后,交际者也有一系列的言语策略保护自身面子不受损害。回应不礼貌时,大部分人会通过言语进行回应,回应策略分为两类:防御性回应和攻击性回应,其中防御性回应更易为人们采用。少部分人则是沉默以应,即言语上不再参与冲突性会话。最后,本文归纳了不礼貌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六种:向对方屈服,让步,僵持,退出,第三方干预和客观环境终止冲突。   最后,本文还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对使用不礼貌的语用理据进行了阐释。本文认为,不礼貌的使用及其回应都是顺应交际语境的结果。不礼貌的使用体现了“以我为主”的顺应过程,即不以对方为导向、不以维护人际关系为目标,只为满足交际者本人的交际意图;而不礼貌的回应策略则呈现出动态选择的态势,这也是顺应交际中语境相关因素的结果。
其他文献
柯南道尔是苏格兰著名作家及物理学家,他因创作著名侦探小说人物福尔摩斯而闻名于世界。同时,他创作的《福尔摩斯系列》被视为侦探小说的里程碑。《血字的研究》是其众多著名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有价值的军事典籍之一,历来被称为“兵经”,不仅在中国兵学史上意义非凡,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现今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却时常偏离军事
在《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巨著中,作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总计200余首。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韵律和形式,包含了独特的思想和涵义,并对全文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和世界的文学
格洛里亚·内勒是当代非裔美国文学史上最富有洞察力且最为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著作颇丰,反映的主题也多种多样。与其他黑人作家相比,内勒更加关注非裔美国人的身份建构,这充
烟叶生产属大农业生产范畴,烟田土壤"贫瘠化"严重,生产能力下降,所产烟叶香气质量变差,工业可用性降低。秸秆还田能促使烟叶叶片开展,有利于叶片开张,烟杆资源广阔成本低,养
中国政府新闻发布会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其语言代表国家形象,关乎国家利益。因此要求中国政府新闻发布会的语言运用足够灵活、巧妙。而模糊语作为自然语言的固有特征在
赛珍珠因对中国农民形象的卓越刻画而著名,她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对土地的高度依赖、乱世坚韧的生存、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不断增加的国际合作、学术交流以及研究者对大量信息的需求使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倍受语言学家、教育者和职业研究者的关注。学术写作已逐渐被视为一种社会互动形式,它不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