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日出》转喻英译的动态识解运作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de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修辞学中,转喻仅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格,具有文学性,处于辅助修饰地位,用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20世纪70年代末,认知语言学兴起,90年代开始,转喻逐渐受到关注,随着转喻研究的深入,转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思维和行动中的观点已经逐渐被接受。在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中会涉及到很多转喻现象。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来研究转喻的成果颇丰,如转喻的本质,认知机制和分类等,然而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研究转喻翻译的成果较少。在认知语言学的众多理论中,识解理论可以被用来解释翻译的认知过程。翻译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的认知识解活动。识解是人类认知的一种主要方式,它是Langacker(1987)在认知语法理论中提出的术语。它指的是“人们具有用不同方式来理解同一场景的能力”(Langacker,1987:361)。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形成概念,语义结构并进行语言表达的必经之路。因此识解在翻译过程中如原文理解及译文表达是必不可少的。识解可以从五个维度,即辖域,背景,视角,突显和详略度来描写。话剧《日出》是一部以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剧,批判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在蕴含了中国文化底蕴的话剧《日出》中,在其贴近日常语言的对话中有丰富的转喻表达,这也体现了转喻的普遍性。目前,可以找到的《日出》正式的英译本只有一个,即1960年7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巴恩斯版的《日出》。本文以话剧《日出》及其英译本为语料,以认知语言学中Langacker的识解理论为理论基础,将识解理论运用到转喻翻译中。本文主要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具体分析了识解的五个维度包括辖域,背景,视角,突显和详略度在汉语转喻英译过程中的体现,以期说明识解理论对汉语转喻英译认知过程的解释力,并且进一步对汉语转喻英译策略进行了探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采用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
结合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选购工作建立关联度自动计算模型,实现计算机辅助查重和选书算法。
<正>~~
有一种能够带动农业发展或者从事农业生产的先进组织形式叫做农业企业,农业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城市化、将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进行转移和帮助农民提高收入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而在农业企业发展进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力资源之间的竞争,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也开始向人力资源进行转变,所以,对大部分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农业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状况
本文以英语报刊杂志的选文为例,在英汉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旨在研究新闻英语中名词前置修饰语的汉译。名词的前置修饰语即在名词前起到描述和修饰作用的成分,在英汉语中使用广
根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低年级主要进行字、词、句训练,中年级主要侧重段落训练,高年级则更多地关注篇章训练。而段落训练是字、词、句训练与篇章训练的“桥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