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由稳定性心绞痛转化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的基础,AS不是血管内脂质的简单堆积,而是一种炎症反应,ROSS[1]曾提出炎症细胞及炎性介质参与了斑块形成及破裂的全过程,炎症反应在破裂斑块的纤维帽上,使斑块基质降解增加,合成减少,遇到触发因素,导致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多项研究表明,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RP、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不但能反应炎症反应状态,而且还可以反应炎症的程度及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2]。近些年,大量研究提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一个新的炎症指标,是预测冠心病,尤其是ACS的独立危险因子[3]。NLR指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是外周血中最常见的血液学参数,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不仅作为反映炎症的指标,还可以预测多种疾病并评估预后,膀胱癌[4]、结直肠癌[5]、透明细胞肾细胞癌[6]、胃癌[7]、血液疾病、感染、炎症、风湿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等。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还发现NLR可以预测冠脉病变程度[8-9],冠心病的住院率及长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10-11],PCI及冠脉搭桥术后的死亡率[12],预测冠脉慢性完全闭塞及无复流现象[13-14]发生的风险等。此外,NLR还可以作为ACS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标志物。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逐次心动周期之间差异的变化,反映了自主神经的功能,在预测和评估冠心病,尤其是ACS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15]表明HRV可作为一个独立预测因子预测和评估ACS患者的预后,并可作为心源性死亡的高危预警指标。NLR与HRV在ACS患者的预测、诊断及评估预后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目前尚无文献及研究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进一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目的:探讨ACS患者的NLR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以及探讨ACS患者NLR与HRV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因胸闷、气短、胸痛或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的患者205例。研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病史、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冠心病三组。比较三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血压、血糖、血脂、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RDW、HB、PDW、肌酐、尿素及HRV相关指标。分析NLR与HRV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意义。结果三组间比较NLR值、冠脉Gensini评分、HRV指标(SDNN,SDANN,PNN50,HF)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NLR值升高,冠脉评分越高,而HRV指标降低。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分析NLR值、冠脉Gensini评分、HRV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冠脉Gensini评分值与NLR呈正相关(r=0.351,p=0.000);NLR值与HRV指标(SDNN,SDANN,PNN50,HF)存在负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WBC,N,NLR,RDW,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DL-C,SDNN,PNN50,HF为冠心病的保护因素。绘制NLR与HRV指标的ROC曲线,NLR(ROC曲线下面积)0.759[95%的可信区间0.693-0.824];HRV指标(SDNN,SDANN,PNN50,HF)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P<0.01,统计学有意义。结论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NLR与HRV相关指标存在负相关关系;2.NLR与ACS患者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其NLR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