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通过泡球蚴组织体外培养模型,对汉防己甲素、己酮可可碱、氧氟沙星和苦豆碱的疗效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并应用磷酸盐—焦锑酸盐细胞化学法(Phosphate-Pyroantimonate,PPA),初步探讨了汉防己甲素体外抑制泡球蚴生长的作用机制。
目的:建立泡球蚴组织体外培养模型,对汉防己甲素、己酮可可碱、氧氟沙星和苦豆碱体外抗泡球蚴病的疗效进行初步筛选,应用磷酸盐—焦锑酸盐细胞化学法探讨汉防己甲素治疗泡球蚴病的机制。
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泡球蚴组织剪成小块,用无菌的PBS冲洗后,每个培养瓶(已用肝癌细胞株包被)中放入4块,加入DMEM完全培养基,隔天换液。培养8周后,分为7组:空白组(未用药组)、对照组(等量二甲基亚砜)、阿苯达唑组、汉防己甲素组、己酮可可碱组、氧氟沙星组和苦豆碱组。分别于加药24h和18d时,随机抽取各组囊泡固定,进行超微结构观察,汉防己甲素组囊泡按照PPA法固定。实验期间每天换液并记录囊泡的塌陷情况。体外实验结束后,将培养物接种Balb/c小鼠进行活力测试。
结果:体外培养6周后,囊泡的体积和数量都明显增加。8周后,每个培养瓶中的游离囊泡数稳定在60-100个,直径基本在1-6mm之间。收集囊泡并随机分为7组,每组约70个囊泡,即:空白组(未用药组)、对照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阿苯达唑组(20μg/ml)、汉防己甲素组(20μg/ml)、己酮可可碱组(20μg/ml)、氧氟沙星组(20μg/ml)和苦豆碱组(20μg/ml)。阿苯达唑组的囊泡在加药24h后开始塌陷,汉防己甲素组和己酮可可碱组的囊泡在加药48h后出现塌陷;用药18天后,阿苯达唑组囊泡全部塌陷,而汉防己甲素组和己酮可可碱组尚有少量囊泡未塌陷。氧氟沙星组和苦豆碱组的囊泡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超微结构:加药24h后,阿苯达唑组、汉防己甲素组和己酮可可碱组的囊泡表现为微毛减少变短,同时线粒体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治疗18d后,阿苯达唑组、汉防己甲素组和己酮可可碱组囊泡表现为微毛消失,部分区域的角皮层和生发层分离,生发层的结构完全破坏,只能看到一些细胞碎片;氧氟沙星组和苦豆碱组囊泡的超微结构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PPA法显示,加入汉防己甲素24h即可在泡球蚴的线粒体和内质网膜上见到大小形状不一的黑色的钙盐沉积,同时线粒体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汉防己甲素治疗18d后,泡球蚴的线粒体膜上可见有大量高电子致密物沉积,线粒体肿胀明显并发生破裂。将各实验组的培养物接种Balb/c小鼠,饲养80天后处死并解剖观察,每组小鼠的腹腔内都发现了泡球蚴组织的生长且各组囊湿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求出各组的回归方程并运用t检验两两比较各组的回归系数得出(检验水准:α=0.005):汉防己甲素和己酮可可碱在体外能够抑制泡球蚴的生长(P<0.005),氧氟沙星对寄生虫没有作用(P>0.005),苦豆碱还表现出相反作用(P<0.005)。通过运用磷酸盐—焦锑酸盐细胞化学法(PPA)证明,对钙通道的阻滞并启动细胞凋亡是汉防己甲素体外治疗泡球蚴的机理之一。Balb/c小鼠饲养80天后处死并解剖,发现所有小鼠的腹腔中均有泡球蚴生长且各组囊湿重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泡球蚴组织体外培养是成功的,同时也提示,汉防己甲素和己酮可可碱在体外也仅有抑制作用而不能完全杀灭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