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表现方式经过了互联网金融阶段以及现在的金融科技阶段,并且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推动了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的金融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互联网金融产品,如网络贷款、网络理财产品等等已经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移动设备上的全方位应用而普及到了千家万户,改变了我国人民生活消费的方式。由于互联网金融产品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我国成熟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其在成本、效率等方面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产品具有显著优势。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抢占市场的同时也导致了银行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小型投资者的资金聚集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并最终导致银行资金成本提高,这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利差盈利模式提出了挑战。商业银行在面临冲击的同时采取了缩小利差、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以及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减少管理成本的策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将受到怎样的影响是十分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探讨这个问题。
  本文首先总结了互联网金融以及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具有代表性的两项指标即经营能力以及风险水平进行分析,其中风险水平主要由破产风险和不良贷款风险衡量。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与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相比较,本文发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项、负债项以及中间业务变化来体现。本文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结论进而用实证研究的方式,针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破产风险以及不良贷款风险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定性研究。
  本文的实证分析选用了11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年到2016年的8年的数据。通过分析表明,在风险水平以及盈利能力两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均造成了不利影响。具体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导致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同时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
  以上结论可以让商业银行从盈利能力以及风险管理两方面考量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更有实践作用的转型方案。
其他文献
铁性氧化物结构稳定、性能卓越、应用广泛,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其灵活多样的晶体结构和元素组成使其具备突出的掺杂容忍度,不仅可以在特定格位进行离子掺杂以实现对其结构对称、能带分布以及自旋排布等特性的调控,还可以将其与其他材料固溶或复合,通过弹性相互作用使多种自由度之间相互耦合,从而诱发材料的多功能性。通过不同方式的性能优化,铁性氧化物在低功耗高密度逻辑存储器、自旋电子
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贫困一直都是各国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7年末的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为2017年末的3.1%。但是,我国脱贫攻坚仍然面临着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县,作为国家平衡农村与城市发展的最合适单元,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当前我国高铁网络正不断完善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建设,我国高铁的生产制造技术和高铁运营使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领先地位。高铁作为一种已经兴起并正在大面积铺开的“绿色公共交通工具”,已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发展和区域协调的新因素,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分布,
学位
城镇化是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国的必经之路,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是加快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动经济社会不断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化,提高现阶段消费需求以及助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快速蔓延,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传统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传统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一是稳定物价,而传统金融监管也主要是聚焦于个体机构的稳健发展。但是,在金融全球化的视角下,金融体系涵盖诸多金融要素,世界经济更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价格稳定不等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个体的稳健也不代表整体的稳定,个体金融风险的传染性会引发国内金融体系甚至是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
学位
纵观西方经济学说史,以区域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产品区际交换与贸易为前提、社会再生产结构变动为内在依据的地域分工,理论上来源于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出以贸易互利性为研究重点的“比较优势理论”、以要素禀赋为研究主体的“H-O理论”、以产业结构变迁为核心内容的“雁型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加强了对地域分工的深入探讨。地域分工在实践上可追溯至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而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工业革命以来,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至今天,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成果举世瞩目。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根据环保部历年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大部分城市地区大气污染严重,雾霾时有发生,工业“三废”排放量居高不下,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也日趋严重。与此同时,四川省的环境质量状况也一直不容乐观,总体上环境质量状况比较严重,排污总量大,全省污染
学位
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素有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守护神”之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以及社会主体对风险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保险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保险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商业保险建设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充分肯定了商业保险在完善
学位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一贯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太阳能以其安全、清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优势,已成为当今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对调整世界能源结构、推动世界能源生产、推进能源消费革命、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均具有重大意
银行高管薪酬制度曾被指责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Bebchuk&Spamann,2009),再度引发了社会对金融业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相关性的热切关注。实际上,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话题,欧美国家对于薪酬-绩效敏感性的研究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而中国则是近十来年才开始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多的研究。银行业在中国金融经济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数据的局限和行业的特殊性,目前为止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