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如此关注环境问题的今天,环境却依然在加速摧毁,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但总做不好呢?并不是我们能力不及,而是我们的方法不对。城市建设的传统方法,就是先规划,再按规划建设,城市逐渐形成规模,同时环境出现问题,再做生态规划控制,往往已经是亡羊补牢了。事实上,生态规划应该是在城市规划之前的,自然环境不是城市的附属,相反城市从属于大的自然格局,应顺从此格局而发展,才可能持续发展。文章以云龙示范区生态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从示范区生态要素分析、示范区城市森林生态分析与评价、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重点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四大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现状存在问题并提供可行性政策。基于生态体系构建下的城市规划,希望通过这样的规划尝试能给已建、在建和将建的城市一个借鉴,研究结论如下:(1)从云龙示范区的区位、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物、动物、真菌等生态要素进行分析,分析总结出其环境特点:①根据区域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将形成“一心双轴双带”的空间结构,云龙示范区是这个空间结构的关键节点。在株洲“一带、两圈、多廊道”的绿地系统的构建当中,云龙新城得天独厚的山水格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②云龙示范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动物及真菌资源都较为优越,考虑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生物生存的生境进行保护和改善,需科学合理的对栖息地进行规划。③示范区现状绿地覆盖率大,但是城市森林结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需要改善城市森林结构,优化林地的生态效益。(2)采用景观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对示范区整体生态进行评价,通过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示范区生态环境良好,但是总体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景观布局不合理,需要对示范区城市森林景观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3)以“师法自然”、“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总结示范区生态环境现状存在景观布局不合理、绿地分布不均、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需要强化等问题,结合自然资源特点以及生态环境特征,以自然为基质,在自然格局的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山、河、田、城”为主要风貌特征,形成“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的生态体系,构建“一环、一带、两楔、三片、绿道联网、公园均布”生态安全格局。并且进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对示范区现状有深入的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进行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满足城市生态足迹的基本需求,既要统筹城乡绿地,保证绿地面积和合理布局绿地,更要注重提高绿地质量,使其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