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审计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与公司合约履行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处于IPO这一独特的场景之中,IPO审计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在现有文献中,IPO审计主要被成熟市场中的传统审计理论以及新兴市场中的寻租理论来解释,尚未讨论IPO审计与已上市公司年审的重要区别,并将IPO审计与上市后的年审业务进行割裂,尚未意识到审计师在IPO前后的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着系统性的关联。立足于中国的发行制度背景和审计业务竞争状况,本文认为中国IPO审计的重要业务特点是:面对严格的发行监管,同时面临客户薄弱的财务会计基础和高价发行的强烈动机,审计师在IPO过程中发生了普通年报审计之外的大量额外的鉴证投入和合规咨询,但是审计业务高度竞争的特点使得IPO审计收费较低,收费与实际投入并不匹配,从而形成了“IPO审计专用性投资”。因为专用性投资较难转让,收回该投资的动机和方式将会影响审计师在IPO之后的一系列行为(如,审计收费、审计任期维持、审计质量等)。据此,本文旨在将IPO审计与后续年度审计置于统一的专用性投资回收的理论基础之上,具体进行三个方面的研究:(1)IPO审计专用性投资的回收如何实现?具体研究回收动机是否影响后续年度审计的审计收费?回收动机是否影响后续年度审计的审计任期?在此基础上,讨论(2)IPO审计专用性投资的回收是否影响后续年度审计的审计质量?由于投入资产专用性程度高的交易适合于使用私人渠道进行双边治理,进一步讨论(3)IPO审计专用性投资是否通过客户方面的私人渠道实现回收?私人渠道的建立如何影响前述的后续审计费用、后续审计任期和后续审计质量,并检验客户的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是否是可能的私人渠道。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理解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审计师在时间序列上的系统性行为提供一个新的底层分析视角。本文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设计,将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部上市公司年审客户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首发客户,即先承接上市审计业务,在客户上市后继续担任其年审审计机构;第二类是换入客户,即已上市公司发生了年审审计机构变更,作为后任会计师事务所承接的新客户。“IPO审计专用性投资”发生在首发客户的IPO审计之中,需要在其后续年度审计中进行回收,而换入客户的启动成本也需要在其后续年度审计中进行补偿,这就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机会,通过比较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的首发客户与换入客户的后续年度审计进行实证检验来考察IPO审计对后续年度审计的影响。基于这一研究设计,本文研究发现:首先,IPO审计专用性投资通过提高审计收费和维持较长审计任期两种方式在后续年度审计期间得到补偿。具体体现为,相较于换入客户,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的首发客户的审计收费更高,同时审计任期更长。并且,随着会计师事务所IPO经验的积累(IPO经验、IPO同行业经验、IPO同地区经验、IPO同省份经验),IPO审计专用性投资的程度减弱,首发客户与换入客户的后续年审的审计收费和审计任期的差异被削弱。此外,两种回收方式之间存在着交互影响,在短任期内回收的动机更强,首发客户与换入客户间的审计收费差异显著,随着任期的延长IPO审计专用性投资得以回收,长任期内首发客户与换入客户之间审计收费的差异不再显著;当审计师存在着有限审计任期的预期时回收的动机更为强烈,因此,在央企样本中首发客户与换入客户审计收费的差异得到增强。其次,在后续年度审计中,为了实现IPO审计专用性投资的顺利回收,审计师会进行审计质量的妥协。具体体现为,相较于换入客户,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的首发客户的后续审计期间的审计质量更差。并且,随着审计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强,审计师维系客户的难度增加,首发客户与换入客户之间审计质量的差异得到增强。进一步地,将审计质量作为交互变量加入审计任期的检验发现,随着审计质量的减弱,首发客户较之于换入客户后续审计任期更长的程度得到了增强,验证了审计师进行审计质量妥协以保证后续审计任期可以维系,从而回收启动成本。最后,私人治理机制的建立保证了IPO审计专用性投资的回收。具体体现为,当客户董事长或CEO发生变更之后,首发客户与换入客户间后续年审中的审计收费差异被削弱;当客户董事长、CEO或CFO发生变更之后,首发客户与换入客户间后续年审中的审计任期差异被削弱;当客户董事长或CFO发生变更之后,首发客户与换入客户间审计质量的差异被削弱。本文的研究贡献可能在于:第一,依据专用性投资理论讨论IPO审计对后续年度审计的影响,扩展了IPO审计理论。基于专用性投资理论,先提出“IPO审计专用性投资”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IPO审计与后续年度审计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性的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第二,为理解中国审计师在时间序列上的系统性行为提供了新的底层分析视角,对跨期审计研究进行了拓展。审计师在后续审计中的行为(审计收费、任期维护、审计质量)会受到初始投入的深刻影响。初始投入越高,后续期间弥补的动机越强,所需要的审计收费更高、审计任期更长,同时审计师进行了更大程度的审计质量妥协。第三,研究发现,IPO审计专用性投资的回收依赖于建立客户管理层这一私人渠道来实现,从而补充了客户与审计师私人关系的研究。第四,文本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设计。首次将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部上市公司客户区分为了首发客户与换入客户,用两类客户的划分来度量审计师对客户的前期投入的程度差异。这一研究设计可能为后续的审计研究提供了新的客户分类和审计投入的度量。此外,本文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完善意味着中介机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注册制的推进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证券业务资质的备案制改革,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长,同时有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加入IPO审计业务的竞争之中,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组合中首发客户的占比可能会有所上升(上市公司增长速度超过有证券业务资质的事务所增长速度),同时,IPO注册制改革并不意味着审计师责任减轻,反而权利向市场主体下放的原则可能带来更大的IPO审计师职责,因此,IPO审计专用性投资的程度可能会增加。此外,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承接上市公司审计业务,中国审计市场的竞争会继续加剧。总之,IPO审计业务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从而使得本文讨论的IPO审计对后续年度审计的影响具有广泛的实务基础,可能对审计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