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质子交换膜被誉为燃料电池的心脏,其质子传导能力决定电池的电流密度和功率密度。本研究围绕质子传递通道构建及传递通道化学组成优化两个关键问题探寻质子交换膜(PEM)质子传递特性强化的普适性方法和理论。利用不同形状及其组合的无机材料探究填充材料形状对杂化膜质子传递通道的影响机制,构建长程连续的界面传递通道。在此基础上,优选二维(2-D)氧化石墨烯(GO),提出基于聚合物量子点(PQD)功能化修饰GO来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子交换膜被誉为燃料电池的心脏,其质子传导能力决定电池的电流密度和功率密度。本研究围绕质子传递通道构建及传递通道化学组成优化两个关键问题探寻质子交换膜(PEM)质子传递特性强化的普适性方法和理论。利用不同形状及其组合的无机材料探究填充材料形状对杂化膜质子传递通道的影响机制,构建长程连续的界面传递通道。在此基础上,优选二维(2-D)氧化石墨烯(GO),提出基于聚合物量子点(PQD)功能化修饰GO来构建长程有序的酸-碱对质子传递通道。后通过原位分子水平杂化技术实现PQD网络对高磺化度(DS)磺化聚醚醚酮(SPEEK)膜离子通道(纳米相)的准确、连续交联修饰,以期为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材料选取与设计和传递特性强化提供一定参考。具体内容概述如下:(1)填料形状对界面通道质子传递性能影响研究。通过选取表面组成相似的零维(0-D)磺化二氧化硅(SSiO2)纳米颗粒、一维(1-D)磺化埃洛石纳米管(SHNT)和二维(2-D)磺化氧化石墨烯(SGO)三种无机填充材料,分别以一种及其二种或三种的组合形式分散到SPEEK(微相分离结构)和壳聚糖(非微相分离结构,CS)两种聚合物基质中制备杂化膜,研究无机填料形状及尺寸对杂化膜质子传递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填料形状通过控制杂化界面通道形状而决定膜传导能力:具有较强柔韧性、较大比表面积和较高纵宽比的2-D SGO纳米片基杂化膜具有高质子传导性能,能够构建具有宽且长程的界面通道,其性能优于1-D和0-D纳米填料。同时,不同形状纳米材料并不存在协同效应,且多种填充或填充量过高会造成质子传递路径弯曲,传质能垒增大。由于SGO表面传递位点的无序分布,限制了杂化膜传递性能的有效提升。(2)界面通道化学组成对其质子传递性能影响研究。利用PQD功能化修饰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作为填料(nPGO),填充到SPEEK基质中制备杂化膜,在nPGO-SPEEK界面处构建长程的有序酸-碱对质子传递通道。PQD上富含酸性基团(-COOH)和碱性基团(-NH/-NH2),能够形成有序的酸-碱对(-NH/-NH2…-COOH),均匀锚定在GO表面,形成了长程的有序酸-碱对质子快速传递通道,极大地降低了质子传递的能垒,进而大幅提升了膜质子传递性能。同时,控制酸-碱对数量可调控其质子传导能力。通过优化量子点含量,膜质子传导率提升至76.5 mS cm-1,较空白膜提升了 90%,所得杂化膜组装的电池最大功率密度和电流密度较空白膜分别提升了 60%和70%。(3)微相分离膜离子通道连续精准修饰研究。通过原位分子水平杂化技术,实现功能性填料与高分子基质的精准杂化。通过热溶吸附使合成量子点的前驱体选择性进入SPEEK膜离子通道,随后微波辅助在离子通道原位缩聚生成连续的PQD网络;通过对离子通道的准确、连续修饰高效强化膜的质子传递性能;通过PQD的基团含量调控酸-碱对得失质子能力,获得低能垒界面通道。杂化膜的质子传导率高达138.2 mS cm-1,组装电池最大功率密度和电流密度分别达到119.5 mW cm-2和495.3 mA cm-2。PQD网络还同时作为交联剂,其丰富的-NH/-NH2基团与SPEEK上的-SO3H基团间形成强的静电相互作用,有效保证了高磺化度SPEEK膜(DS=93.7%)的稳定性。最后,为了验证原位分子水平杂化的普适性,选择非微相分离膜CS作为高分子基质制备杂化膜,该杂化膜的质子传递性能及稳定性也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研究,基于杂化法在高分子膜内构建出可供质子高效传导的界面通道,有效提升了膜质子传导率和氢燃料电池性能;在此基础上探寻界面通道形成机制及其对质子传递行为的调控,获得质子传递机理的一些新认识,有望为高性能质子传导材料开发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背景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全世界约20%的人口受到慢性疼痛的困扰,是近几十年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然而由于现有疗法往往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比如阿片类药物成瘾等,迄今仍缺乏针对慢性疼痛的有效治疗。因此,探寻有效且非成瘾性的治疗手段是当前新型镇痛药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被认为是重要的药物靶点,但目前尚无针对TRP通道
背景与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以骨髓与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髓系造血干/祖细胞恶性疾病。近年来,联合化疗方案使成人AML的治疗取得重要进展。然而,AML患者总体长期生存率仍然不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微环境在维持白血病干细胞特性、侵袭以及化疗耐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
研究背景和目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近年来,我国45岁以下人群急性MI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MI引起心肌细胞死亡,且死亡细胞在愈合的过程中会形成无法修复的瘢痕,从而对心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导致心力衰竭,治疗选择十分有限。因此,探索MI后心脏修复机制,寻找早期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黄金峡水利枢纽左岸边坡在施工期发现了多组结构面,监测资料显示边坡出现了多次变形突变现象,且变形大多发生在20~30 m范围内,多点位移计深度区间位移最大值超过80 mm。为此,结合多点位移计监测成果,从时空变化规律、特征值统计、位移速率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边坡岩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爆破开挖和结构面是导致边坡产生较大变形的主要因素;边坡主变形区与结构面fz39、L920和fz15的位置吻合,坡体变形
研究背景和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复杂和异质的内分泌疾病,通常发生在育龄女性,患病率高达10%,且长期并发症风险增加。PCOS主要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和卵巢多囊样改变,可导致不孕不育和多种代谢性疾病。PCOS的病因目前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MicroRNA(miRNA)是在转录后水平上调节基因表达的一种小的非编码RNA(近22个核苷酸长)。异常的miRNA表达水平与疾病的
背景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若在脑梗死发生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溶栓、介入取栓等治疗,患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响其生活质量,加重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护理负担。因此,探索脑梗死后可能的干预手段及相关机制是目前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在生理状态下,血脑屏障是大脑与外周血液循环之间的功能性屏障,调节营养物质及离子的转运,阻止外周毒性物质及免疫细胞的侵入,维持脑组织微环境的稳定。紧
多点变位计广泛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岩体及洞室围岩的变形和位移监测,能够实现自动化监测和安全预警。笔者介绍的新型多点位移计装置是多点变位计装置(DL/T 1272—2013)的一种新结构型式,包括同心轴安装的锚头、传递杆(钢管)和塑料护管,以及孔口安装基座和配套的位移传感器,其应用范围和测量精度与多点变位计装置相同,技术性能则优于多点变位计装置。除了在设备精密性、安装简易性、观测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以
背景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并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在临床治疗中,肿瘤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等方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肿瘤患者的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发展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免疫治疗方式,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特别是以CD19为靶点的CAR-T细胞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
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属于α受体激动药,是新一代抗感冒类药物主要成分,药性比麻黄碱类药物更温和,且不具备麻黄碱类药物的易制毒性,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生产中存在的粒度分布不均、平均粒径小等问题,本文对该药物溶析结晶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其生产过程中晶体产品的制备提供基础数据与依据。研究了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结晶热力学性质。采用激光监测法测定了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在11种单一溶剂与4种二
通过对结晶反应器制造方案的确定、材料如何分片运输、现场道路勘察、现场人材机需求、现场预制场地布置、脚手架搭建需求以及装置基础上分段组焊顺序等方面的简述,提出设备从制造初始阶段直至现场制造竣工的整套策划流程和问题应对措施,借此说明项目前期策划所带来的高效性和可执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