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作,其古奥深邃而又富于诗意的哲言教给了我们无穷的智慧,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玄妙神秘的难题。我们在吟味《老子》智慧的同时,也肩负着探索前辈学者尚未完成的语言课题的使命。这些课题若不逐一破解,就会大大影响我们对《老子》精微的道家哲理的继承和发展。 词语艺术是中国语言文学探究的永恒主题。《老子》的词语艺术研究也不例外。但是,如果只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往往虑而不周。《老子》作为哲学著作,有自己特定的语言。所以,《老子》词语艺术的研究,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探讨,但又不能完全囿于哲学的范畴。研究古代哲学著作中的语言的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的区别,弄清它们的准确含义,是推动古代哲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的需要。 老子为了准确无误地阐述他的哲学理念,提出了许多新的哲学术语。它们有的是独自创造的,如象征谦虚的“谷神”;反映“道”的性质的“独”;还有“玄德、玄览、玄通、玄牝,抱一、抱樸,自然,无为等,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道”的性质、特点和实现方式。有的是将自然词语异化而成,如统摄《老子》全书思想的“道”;反映“道”的不同阶段的“无”和“有”;表现“道”的规律的“常”;拥有保持“道”的方法“啬”等。《老子》的哲学新词主要有这两种特殊的词语类型。 有了哲学词语还不够,为了精确地表达,还需要一定的手法。这里仅以最为显著的象征手法为例来探讨《老子》的说理方法。如“水、溪,谷,母、子,婴儿、赤子,樸”等,有的象征“道”的谦卑、谦柔;有的象征“道”的虚空、不争;有的象征“道”与万物的关系;有的象征“道”纯朴天真等等。老子分别赋予了它们不同的象征义,阐述了道家深刻的哲理。 《老子》还有它特殊的话语结构。为了正确认识老子哲学的整个系统,理出老子哲学的内在统一性,必须在话语结构方式上下一番功夫,用现代精确的分析语言来阐明这个体系的奥义。相反相成、正言若反、对比反衬、以反辅正、前后逆转等结构正是老子为了阐明道家玄微的哲理而创造的区别于其他著作语言的独特话语结构。 这些词语特点探讨不仅对语言学有莫大的价值,而且对道家哲理的阐释亦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