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女性镜像有诸多的理解,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女性镜像,特指通过电影媒介所塑造出的带有独特社会文化内涵和历史阶段性特征的女性的视觉影像。电影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女性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女性形象的研究一直是电影批评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21世纪这个女性备受关注的“她世纪”,女性在社会地位、生活状态、人身权利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改进,女性形象越来越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课题。近年来,各种研究方法如女性主义、叙事学、符号学、精神分析学等等都被运用到电影的研究中。然而对电影中女性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现象表面,如电影史中女性形象的分类、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性别视角下的女性形象比较等。拉康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原创性的大思想家。他提出的镜像理论在人文学界、思想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镜像理论讨论的是人的“自我”之所以存在、不存在和伪存在的原因以及造成这种独特“自我”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他的理论是以“想象”、“象征”、“真实”这三个概念为核心展开的。拉康的镜像理论与电影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为我们研究电影媒介、研究电影的社会意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将以镜像理论作为理论依托,同时结合女性主义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等方法,以中国电影史中经典影片为例来分析中国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探讨“新时期”电影中女性性别身份的建构过程,最后落脚到女性镜像对现实中女性主体身份的影响的探讨上。希望能为中国电影、女性形象和女性身份的研究增砖添瓦,贡献一份力量。本文内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本文的前言部分,首先对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女性形象相关研究作了梳理,并指出当下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本文的研究方法。其次是对电影镜像概念、拉康镜像理论的引入,并尝试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电影与女性身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指出女性镜像是女性人物原型、电影创作者(包括导演、编剧、摄影师、电影演员等)、原电影女性镜像(此前荧幕上的电影形象)、电影受众四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实女性通过对银幕女性形象的想象认同初步确立了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在象征秩序的影响下不断延续、深化并得到最终确认。第二章对本文研究中的“新时期”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分析了自中国电影诞生以来到新时期这个时间段内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及对女性主体身份的影响。指出新时期以前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实际上是“无性化”的,女性形象的出现只是为了凸显她所从属的阶级和群体的共同命运,女性的阶级身份先于性别身份得到指认。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本章详细分析了“新时期”女性形象的转型趋势和转型语境,并通过分析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变化,揭示了女性家庭身份——自然生理身份——社会文化身份的艰难的回归过程。在对电影中女性性别身份的建构过程的分析中,切入对男性导演电影文本中的意识形态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并对女导演作品中体现的女性立场和女性意识进行分析和鼓励,尽可能客观地对“新时期”的女性镜像及其当下影响做出准确定位。第四章是本文的最后一章。本章重点分析了“新时期”女性镜像对现实中女性主体身份建构的影响,得出结论:在电影接受中,意识形态通过对“谢晋式”的女性形象询唤和对“东方奇观”的反抗的女性进行规训,把大部分现实女性网罗和俘获到意识形态的大网之下,使她们自觉不自觉地往“谢晋式”女性标杆上靠拢,从而在客观上巩固了主流意识形态。而在女性电影的启发下产生反抗意识的部分现实女性则在主体身份的确认中走向自我的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