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臂内侧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寻求一种以臂内侧恒定穿支供养单位为皮瓣的单叶或双叶皮瓣,用于修复全身各体表部位的缺损,尤其是颌面部及手部贯穿伤造成的缺损,并为臂内侧恒定穿支皮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在5具(10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对臂内侧的穿支血管分布情况,包括主干血管、穿支血管的走行层次、数目、长度、管径及分布、穿出位置及体表投影等进行微解剖学观察。2、对2侧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作游离臂内侧恒定穿支皮瓣模拟手术.3、对20位(40侧)成年活体上臂内侧多谱勒血流探测仪探测臂内侧穿支的数目及穿出点。4、临床应用游离臂内侧恒定穿支皮瓣移植修复面部恶性肿物切除术后创面1例,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在5具(10侧)新鲜上臂标本中发现臂内侧的穿支血管来源广泛,由腋动脉、肱动脉、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及尺侧下副动脉等发出,其中尺侧上副动脉是臂内侧皮瓣的主要血供动脉。2、在10侧上臂内侧共发现有47支穿支,平均为4.7支,直径大于0.5mm的有13支;其中尺侧上副动脉发出23支穿支,管径大于0.5mm的有8支,这些较大的穿支均肱骨内上髁上8.3cm至9.8cm的区域内。3、在两侧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上成功设计并切取了以尺侧上副动脉为蒂,以恒定穿支供养单位为皮瓣的单叶臂内侧穿支皮瓣及双叶臂内侧穿支皮瓣各一例。4、在40侧成人活体上臂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探测发现大约有192支,平均每侧有4.8支,在肱骨内上髁上8.0cm至10.3cm的区域内有一较恒定的穿支出现,出现概率高达85%(34/40)。5、结合尸体解剖及多普勒活体探测结果,发现位于肱骨内上髁上9.17cm,内侧1.03cm为中心,直径为2.65cm的范围内,有一较恒定穿支,其主干血管均为尺侧上副动脉,穿支长度为(2.85±0.62)cm,直径为(0.76±0.11)mm。6、临床应用1例,皮瓣大小为6.5×4.5cm,皮瓣顺利成活,临床疗效基本满意。结论:1、臂内侧存在一较恒定的穿支,其主干血管为尺侧上副动脉,其出现率达84%,其管径大,蒂长,穿支连同其供养的皮肤可以看作是一个皮瓣单位。2、臂内侧恒定支皮瓣以恒定穿支供养单位为皮瓣,以尺侧上副动脉为蒂行游离移植,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3、临床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穿支血管分布及定位,简单可靠,有助于皮瓣的设计和切取。4、臂内侧恒定穿支皮瓣可行游离移植用于修复颌面部等创面,也可设计成双叶皮瓣用于修复颌面部及手部的贯穿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