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萨尔曼·拉什迪作为一名印度裔英籍作家,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这种影响赋予了拉什迪多元的文化身份,使他可以在代表作《午夜之子》中,创造东西方元素交融的“第三空间”。本论文以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为切入点,结合其它后殖民理论,对《午夜之子》进行了研究,以剖析拉什迪“第三空间”写作的特点,揭示其打破殖民话语和协商差异的意图。除了导论和结论部分,论文主要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小说主人公和其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尔曼·拉什迪作为一名印度裔英籍作家,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这种影响赋予了拉什迪多元的文化身份,使他可以在代表作《午夜之子》中,创造东西方元素交融的“第三空间”。本论文以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为切入点,结合其它后殖民理论,对《午夜之子》进行了研究,以剖析拉什迪“第三空间”写作的特点,揭示其打破殖民话语和协商差异的意图。除了导论和结论部分,论文主要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小说主人公和其他主要角色的混杂身份。这与印度民族自身所具备的混杂性密不可分,在这种混杂性影响下,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多元性取代了单一性和一体化,为“第三空间”的构建创造了可能性。第二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拉什迪在“第三空间”的重建,包括对母客国文化的重新定义,对东西方文学经典的重新书写,对传统意象的重新解读,以及对历史的重塑。由此,拉什迪试图打破官方的话语体系,展现后殖民时期印度的全貌。第三章则通过审视殖民者与被殖民之间的关系、两性关系、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拉什迪对于二元对立的解构和差异的协商,反映出他对于后殖民时期权力关系的独特理解。通过对《午夜之子》的分析,本论文探讨了拉什迪“第三空间”写作的特点,即有机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以及多样的文学元素,构建了想象中的印度家园,反思了后殖民时期的印度困境,强调印度的多元化和对差异的协商,反对一体化和单一的权力话语,由此为建立更加理想的印度社会提出了一种方案。
其他文献
总结了脊柱后路手术时发生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后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术中是否有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严密观察病情
作为高效太阳能转化媒介的TiO2,被誉为最具有潜力的光催化材料。但其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高导致光催化效率低,限制其实际应用。为克服此问题,人们采用在TiO2表面负载Ag、Pt及Pd
镧系配合物独特发光性能的开发研究丰富了发光材料的应用,成为了无机、有机和生物等发光研究的焦点。本文基于含有较大的共轭体系的杂菲类芳香羧酸与镧系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
当整系数多项式的最高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因子比较多时 ,多项式有理根的检定比较复杂 .文章通过几个推论来进一步讨论整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判定 ,并使某些类型整系数多项式有
通过对汉中地区居民小区楼栋调压箱出地处及楼前埋地引入管出地处钢质燃气管道存在的大量腐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已经出现腐蚀的出地管道采用新工艺——飞溅防护系统进行二次
材料中的裂纹扩展会导致结构部件断裂,造成灾害性事故。然而初始微小裂纹不易被发现,现有探测微裂纹的方法常受到外界干扰、检测精度以及适用范围的限制。量子点具有荧光光谱
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园区域活动备受关注,教师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记录能力尤为凸显。观察记录能让教师觉察幼儿的需要、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并适时给予适当的引导
本文以宗教哲学为进路,以《恐惧与颤栗》为主要文本对象,共分为四个大的章节,主体将围绕神性力量的永恒概念开始在亚伯拉罕的信仰生活中具备实在性的问题(作为个体的人追溯自我永恒意识的可能性问题)展开探讨,并以齐克果“沉默”、“反讽”、“恐惧”、“悖谬的美学生存方式”、“心性(个体)”以及“诱惑”、“喜笑”等一系列概念的分析为佐助,中心论点问题落脚于两点:一为“信仰的双重运动(无限弃绝与信仰的跃迁)”;二
β沸石由于其具有独特的12元环三维孔道结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高以及抗酸性强等诸多优点,在石油化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诸多研究表明,在β沸石骨架中引入具有变价特征
在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各种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洗涤行业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其产品的安全环保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解决目前洗涤行业中产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