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感雕花剪纸是孝感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多以孝文化的历史典故作为题材,通过特殊视角来诠释孝俗风情。在其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中,荟萃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创作成就,融合了我国北方剪纸的粗犷苍劲和南方雕刻的玲珑剔透,在艺术风格上兼收并蓄,自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雕花剪纸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十分广泛,从手工艺绣花的样品渐渐发展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室内装饰、报刊题花、礼品装饰、标志设计、广告宣传、影视媒体、插图书签等,具有非常浓厚的艺术性、观赏性和装饰性,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2008年,孝感雕花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孝感亦因此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孝感雕花剪纸逐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各种新兴文艺的冲击,使得人们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观念逐渐开始变得淡薄;雕花剪纸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且其市场认知空间有限,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民间剪纸艺人的生活来源没有保障,导致参与剪纸的艺人越来越少;从事剪纸行业的艺人年龄层逐渐升高,老艺人纷纷谢世,许多精湛的技术无人继承,导致孝感雕花剪纸面临着青黄不接、濒临失传的危险。雕花剪纸艺术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其文化内涵和技艺价值要靠生产出的工艺作品来体现,要使剪纸艺术长盛不衰,重现昔日辉煌,对其进行生产性保护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保护手段。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孝感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剪纸商品,逐渐向市场运作转轨,形成规模文化产业,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可使雕花剪纸行业收获相当的经济收益。通过这种生产性质的保护手段来使剪纸艺术得以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将从保护民间剪纸艺人、大力推广剪纸文化和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等方面来阐述生产性保护中的一些可行性措施,并针对生产性保护中容易出现的相关问题,比如过度开发生产,产品泛滥,文化流失等一一提出分析,尤其是要正确处理好生产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在通过生产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能使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工艺特色得以真实、完整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