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口服联合乳纤维导管镜下乳管冲洗治疗乳头溢液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yea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可分为生理性乳头溢液和病理性乳头溢液,临床上常见的乳头溢液种类多种多样,包括乳汁样、多色粘稠性、脓性、水性、浆液性、浆液血性、血性等,大多数乳头溢液是良性的,如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内炎症、乳腺囊性增生等。对于导管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乳头溢液,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而非占位性乳头溢液一般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改善或治愈病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纤维乳管镜下乳管冲洗或药物灌注治疗,也可以使用中药的局部外用来治疗,纤维乳管镜由于在治疗乳头溢液方面具有无创、经济、便捷等优势,越来越被乳腺科医生及患者认可,但关于其具体疗效的报道目前较少,治疗效果及复发风险目前尚无有效评估。笔者科室通过观察患者纤维乳导管镜的治疗效果,发现纤维乳导管镜在治疗乳头溢液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对于非占位性乳头溢液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配合中药口服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上非占位性头溢液的治疗效果及治愈率。但其具体疗效如何,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乳头溢液患者在乳纤维导管镜下乳管冲洗治疗后乳头溢液量变化及中医相关症候的变化情况,对中药联合纤维乳管镜治疗乳头溢液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从而为治疗乳头溢液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02月28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城院区及通州院区乳腺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乳头溢液患者,共收入4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分组,随机分配为中药口服联合纤维乳管镜治疗组(试验组)和纤维乳管镜治疗组(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评价对比.2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后1周及1月的乳头溢液量变化及中医症候变化情况,通过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根据患者乳头溢液情况,试验组患者治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从有效率方面看,两组患者差别不大。(2)中医症候方面,神疲乏力情况试验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 Z=-2.589,P=0.010<0.05,一月统计量 Z=-3.683,P<0.001<0.05,对照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 Z=-1.667,P=0.096>0.05,治疗后 1 月统计量 Z=-1.979,P=0.117>0.05;面色少华情况试验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Z=-3.207,P=0.001<0.05,治疗后1月统计量Z=-3.666,P<0.001<0.05,对照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 Z=-1.633,P=0.102>0.05,治疗后1月统计量Z=-0.816,P=0.414>0.05;食欲不振情况试验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Z=-3.626,P<0.001<0.05,治疗后 1 月统计量 Z=-3.624,P<0.001<0.05,对照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Z=-1.000,P=0.317>0.05,治疗后1月统计量Z<0.001,P=1.000>0.05;烦躁易怒情况试验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Z=-3.416,P=0.001<0.05,治疗后1月统计量 Z=-3.825,P<0.001<0.05,对照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Z=-0.905,P=0.366>0.05,治疗后1月统计量Z=-0.707,P=0.480>0.05;胸胁胀满情况试验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Z=-3.771,P<0.001<0.05,治疗后 1 月统计量 Z=-3.520,P<0.001<0.05,对照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 Z=-0.447,P=0.655>0.05,治疗后 1 月统计量 Z=-0.632,P=0.527>0.05;嗳气呃逆情况试验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Z=-3.755,P<0.001<0.05,治疗后1月统计量 Z=-3.602,P<0.001<0.05,对照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Z=-1.000,P=0.655>0.05,治疗后1月统计量Z=-0.816,P=0.527>0.05;失眠多梦情况试验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Z=-3.276,P=0.001<0.05,治疗后 1 月统计量 Z=-3.407,P=0.001<0.05,对照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Z=-0.378,P=0.705>0.05,治疗后1月统计量Z=<0.001,P=1.000>0.05;大便干结情况试验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Z=-3.557,P<0.001<0.05,治疗后1月统计量 Z=-3.508,P<0.001<0.05,对照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 Z<0.001,P=1.000>0.05,治疗后1月统计量Z=-0.812,P=0.417>0.05;焦虑抑郁情况试验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Z=-3.000,P=0.003<0.05,治疗后 1 月统计量 Z=-3.771,P<0.001<0.05,对照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 Z=-1.342,P=0.180>0.05,治疗后 1 月统计量 Z=0.378,P=0.705>0.05;善太息情况试验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Z=-2.714,P=0.007<0.05,治疗后1.月统计量 Z=-3.690,P<0.001<0.05,对照组治疗后一周统计量Z=-0.816,P=0.414>0.05,治疗后1月统计量Z=-1.265,P=0.206>0.0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中药口服联合乳纤维导管镜下乳管冲洗治疗乳头溢液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出现,治疗方法相对安全有效。结论:(1)中药口服联合乳纤维导管镜下乳管冲洗治疗乳头溢液确有疗效,且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乳管冲洗治疗。(2)中药口服联合乳纤维导管镜下乳管冲洗治疗乳头溢液短期随访未出现复发现象,且治疗过程中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出现,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治疗乳头溢液的较为有效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1.文献研究:探析清宫正骨流派历史渊源,梳理清宫正骨流派的发展脉络。2.学说研究:总结清宫正骨流派的学术思想内涵,构建融会贯通的诊疗体系框架。3.手法研究:详述清宫正骨流派手法操作细节与要点,探究从细则到章法的手法灵活运用模式。4.实验研究:探索以数字技术为辅助的手法操作研究,创新手法的传承教学模式。方法:1.文献研究:分别以“清宫正骨流派”“蒙古正骨术”“上驷院”“绰班处”“刘寿山”为主题
学位
目的:以标准四联疗法为对照,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中西医结合单一抗生素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揭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相关性,从而获得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的统计专业人员,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产生随机序列,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学位
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作为一种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疾病,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平均寿命的增加,KOA患者数量逐年增加,正成为我国医疗保障的重要挑战。KOA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早期患者往往表现为轻中度的非持续性的疼痛,可因劳累和天气而诱发。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逐渐影响患者膝关节屈伸动作,晚期则表现为持续性的剧烈疼痛,甚至影响睡眠,此
学位
目的:探索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TN)患者红外热图双眼、头面部、颈部、三焦、双手等区域温度分布特征,为红外热成像技术(infrared thermography,IRT)应用于TN早期辅助诊断、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以正常组、TN患者(以下简称:TN组)两组人群红外热图的双眼、头面部、颈部、三焦、双手等区域作为观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
学位
一、临床研究李建民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用药经验挖掘研究目的:总结李建民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用药经验及学术思维,得出核心药物组合及配伍药对组分。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9年至2021年经李建民教授门诊治疗的CKD蛋白尿患者的病案资料(姓名、性别、年龄、中医诊断、证型、西医诊断、CKD原发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中医处方等信息)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库,应用Micro
学位
研究一 衷敬柏教授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临床经验的数据挖掘目的总结衷敬柏教授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经验和用药规律,挖掘核心处方,探讨核心处方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中医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收集2009-202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衷敬柏教授门诊诊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资料,包括患者临床表现、处方用药、中药剂量等数据,录入excel表格,建立基本数据库。将基础数据库进行整理。校
学位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慢性疾病类型,其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在蛋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氨基酸,大量研究指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重要诱因之一。且研究显示,T2DM患者中,Hcy
学位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卒中或亚临床血管性脑损伤,并累及至少一个认知域受损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VCI也随之成为中老年群体脑健康的重大威胁,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然而VCI的病理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全球仍无针对VCI病理的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高患病率与低治疗手
学位
实验一: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气通络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预测益气通络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化源网、化学专业数据库检索益气通络方各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查询CIRI对应的疾病基因,借助ST
学位
背景:慢性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其表现为结痂、渗出流水伴瘙痒,迁延不愈,病情反复。西医对慢性湿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认为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不愈,转化而来,自身免疫机制失调,或对某些特殊物质过敏导致。中医认为,慢性湿疹是因为患者或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偏嗜与不节,作息不规律导致脾虚,脾虚不运,湿热内蕴,外受风邪,内外邪气搏结,郁于肌肤,发为湿疹。后期湿热伤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