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交通事故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_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逐渐得以发展和完善。近年来,我国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都在10万左右,受伤的人数均在50万上下,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亡引发的精神赔偿案件持续增长,道路交通事故精神赔偿问题日益突出。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害纠纷时,司法机关一般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特别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调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是对此请求则根本不予考虑。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首先出现在清末《大清民律草案》和民国初期的《民国民律草案》之中,及至正式通过民国民法,我国历史上首次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借鉴原苏联民法理论和立法实践,否认并排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实施,开始承认并初步建立了新中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准许侵害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的受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实践中,将隐私权、信用权等其他人格权的侵权行为也扩大到精神损害赔偿保护中,并开始对侵害一般人格权行为实行精神损害赔偿。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标志着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200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生效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实施,使我国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主要是造成人身伤害案件中,建立了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致损害以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为归责原则,这已被世界各国作为侵权行为法立法的普遍规则。我国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亡案件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归责原则如下:无过错责任(保险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机动车之问或行人与非机动车相互之间)、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机动车伤害行人与非机动车驾驶人)和公平原则(交通意外事故)。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采取必要处置措施和损害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是我国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
其他文献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不仅是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数学知识、数学思维的载体,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甚至可以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
作为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时尚饮品,葡萄酒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感官感受,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同时也能彰显一个人的生活品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
起伏跌宕、褒贬不一的接受史,新旧杂陈、雅俗共赏的艳异文风,大众和一些学者的追捧与热评,对后代作家的影响和对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启示,共同造就了一个“说不尽的张爱玲”。张爱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培训基地建设的前提,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准入门槛太低,培训不规范,评价不健全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主要与培训主
三维地形可视化是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采集的地形数据资料,通过地形建模,纹理映射,光照模型设定,投影模式选择
个体化是现代化的产物,也是现代性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日益个体化,农民个体不断地从先赋性群体、集体性组织及封闭性管理体制中脱离出来,对乡村社会的组织与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创作的小说《酒国》叙事结构独特,语言幽默怪诞,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特色。文章选取葛浩文的英译本,分析其采取的翻译策略,总结优缺点,从而为中国文学
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满足道路线路指标的要求,常常需要建设许多跨线桥梁。跨线桥梁的稳定性不仅关乎自身结构的安全,还影响了
为预防碰撞类事故,提高驾驶安全性,构建一种以避撞减速度为评价指标的主动避撞模型(DAC)。模型以车辆避撞时所需的最小减速度为系统阈值,将驾驶者的制动延迟时间定为1.2 s;针
当南方黑芝麻开始投资做锂离子电池,当王守义十三香、大宝、好迪、三精葡萄糖酸钙,成为昔日电视广告的经典。新产品的竞争、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移动互联时代把人群从电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