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eert Hofstede在文化维度理论中指出集体主义以紧密的社会结构为特征,在这个结构中,人们对内群体和外群体严格区分,期望他们的内群体(亲属、氏族、组织)来照顾他们,作为这种照顾的交换条件,他们对内群体拥有绝对的忠诚。在内外群体区分的这一层面,文化差异的具体性才显现出来。著名的文化心理学家Triandis就曾指出集体主义文化中内外群体的区分尤为显著。由于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受到几千年儒家文化的影响,人们有很强的群体取向和内外群体意识,正所谓“内外有别”。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划分是对交际影响较大的一种心理因素,国内外学者大多从心理学的角度通过试验来研究内群体和外群体,而对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内群体意识发展变化的关注略显不足。有鉴于此,本论文以Hofstede和Triandis的内外群体理论为依据,研究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内群体意识的发展变化问题,并且将研究的视角放在国内,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从一个侧面反映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国文化的走向,探讨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中存在的一个悖论问题。本研究就内外群体意识问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做了初步调查,调查对象一组为经常与西方文化打交道的涉外人群,另一组为非涉外人群,然后横向对比分析收集到的两组数据的异同,最后从文化结构,接触理论,图形背景理论等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内群体意识的发展变化。基于Allport的群际接触理论,许多人认为随着文化间交流的深入,文化间的差异包括内外群体文化方面的差异会逐渐缩小。然而本研究却发现大量的跨文化交流并没有减弱某些层面的内群体意识,如家庭、组织、团体、性别等方面依然很强,在传统信仰等方面甚至还有所强化。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中确实存在一个关于内群体意识和接触理论的悖论。这是本项研究的重要发现。尽管该项课题仍有深入研究的空间,但目前的发现对于以后的跨文化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