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汉译佛经是指最初以梵语等古代印度语言及西域语言撰写而成,后来在流传过程中被翻译为汉语的佛教典籍。从语言性质上看,中古译经的语言因为同时混杂了汉语和非汉语的成分特点,故其本质属于“佛教混合汉语”。作为口语性显著的中古汉语特殊变体,佛教混合汉语一直深受学界高度重视,但目前几无学者对中古译经里的语用标记展开详实考察。本文立足功能主义视角,从中古汉译佛经里择取三个极常见的典型语用标记“复次”、“尔时”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译佛经是指最初以梵语等古代印度语言及西域语言撰写而成,后来在流传过程中被翻译为汉语的佛教典籍。从语言性质上看,中古译经的语言因为同时混杂了汉语和非汉语的成分特点,故其本质属于“佛教混合汉语”。作为口语性显著的中古汉语特殊变体,佛教混合汉语一直深受学界高度重视,但目前几无学者对中古译经里的语用标记展开详实考察。本文立足功能主义视角,从中古汉译佛经里择取三个极常见的典型语用标记“复次”、“尔时”和“云何”为切入点进行个案研究,围绕佛教混合汉语对原典语言的语用复制这一主线,采用会话分析(历史话语分析)、语篇分析及构式化语境分析的方法,并结合梵汉对勘语料,重点考察这三个语用标记形成、用法及影响。本文的内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拟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中古译经语言研究综述、语用标记的定义和特征、总体研究思路、所涉功能语言学理论以及对各项研究材料的选择。第二章是对译经中复制性语用标记“复次”和“尔时”的考察,先阐述它们在汉外对译中的形成机制;然后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法,探索佛经原典的演讲或叙事篇章对其语用功能的塑造作用;最后通过对比它们在中土文献与汉译佛经中的分布及使用状况,讨论中古本土汉语对这两个语用标记的接受程度。第三章是对译经中承继性语用标记“云何”的考察,先梳理它在先秦两汉本土汉语中的意义类型,探寻能使其在后来转变为语用标记的功能基础;然后借助早期汉译佛典《道行般若经》的梵汉对勘语料,调查“云何”的各项功能类型,从中筛选出能作语用标记的用法;之后再采用浮现语法的会话分析法(历史话语分析)和构式语法中对构式化语境的分析方法,探讨中古译经里的交际互动环境和构式化语境对“云何”语用功能的塑造,揭示其特定功能特征所形成的语言环境;最后对比它在中古译经和同时期中土文献里的用法及功能,探讨该语用标记在本土汉语中的接受度问题。第四章为结语部分,先对本文考察得出的重要发现进行系统性总结,再说明本文研究成果的贡献和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经本文考察发现,在总体层面上可得出以下结论:(1)从形成方面看,复制性语用标记“复次”和“尔时”与承继性语用标记“云何”的产生机制不同,前两者是通过汉外翻译接触而产生的生造词,而后者在佛教混合汉语产生之前,即已存在凝固结构,中古译经里对其原生形式及功能基础都有所沿用;(2)从用法方面看,“复次”和“尔时”从原典语言中复制了其源结构的语篇功能,“云何”则在原生功能的基础上,又从原典语言的会话环境中移植了其他特殊的人际功能;(3)从影响方面看,这三个语用标记对原典的语用复制在向中古本土汉语扩散时,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本土汉语对它们的接受度都很低,其根本原因是这些语用标记不能满足对本土汉语的结构兼容性,本土汉语亦缺乏填补功能空缺的语用借贷需要。
其他文献
《约翰中国佬及其他人》(John Chinamananda Few Others)是英国汉学家外交官庄延龄晚年所著的一部有关晚清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形象的回忆录,本论文将着重针对这部作品做个案研究。该书展现了从一个西方汉学家外交官视角所观察到的中国晚清社会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不少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对研究他者视阈下的晚清社会状况和中国人形象,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本论文将从庄延龄的生平经历及其学术成果出发,通
疫情条件下,线上国际中文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业界认可。在此背景下,诸多中外合作的传统项目也对线上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与实践。夏威夷大学CHN101项目一直与北外有着良好的合作,2021年暑假期间,该项目与北外联合开展了线上一对一汉语辅导工作,笔者有幸被选中参与到了这一项目之中。在辅导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ACTFL语言能力量表(即ACTFL量表)在CHN101大班课的大纲设计和课程制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一部向外展示中国国情和国家领导人最新治国方略的重要政治文献,开启了国际社会感知和了解当前中国国情和内政外交政策的新窗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汇集了丰富的中国特色用语,旁征博引的“习式”语言有利于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然而,中英语言结构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差异却使得中国特色用语的翻译难上加难。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翻译,把翻译看作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
本文以生成语法为理论框架研究汉语指宾状语结构。汉语指宾状语结构是一种特殊的汉语结构,因内含一个语法上占据状语位置、但在语义上指向宾语的修饰语而得名。汉语指宾状语与英语中的部分结构存在跨语言的联系。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汉语指宾状语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但尚未得出一致的答案。汉语指宾状语在形态、结构和意义三个层面上各有特点。形态上,汉语指宾状语多数为重叠式状态形容词。结构上,汉语指宾状语结构的形式结构为“N
处所转换是论元交替的一种类型,即同一处所转换动词具有两种不同的论元结构实现。已有研究指出某些因素会对英语处所转换两种构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但过去研究多关注于单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效应仍不明确。此外,过往研究表明,处所转换两种构式存在历史发展差异,二者的历时发展值得进一步探究。本研究基于历时构式语法和历时概率语法理论框架,采用美国历时英语语料库,以探究英语处所转换两种构式的历时演变、多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在二语习得领域的运用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英语学习者情绪体验对学业成就和个体发展的影响。Fredrickson(2001)指出积极情绪能够扩展注意力和思维模式,从而有利于开阔视野,增强心理韧性,是增强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在国内,消极情绪在情绪研究中仍占主导地位,积极情绪的作用还未受到广泛关注(江桂英&李成陈,2017)。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选择Sel
王安忆是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之一,在国际上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目前,日本已出版的王安忆作品的日译本数量共24部(篇),还有以松村志乃、釜屋修、杉江叔子为首的十余位日本学者撰写的有关王安忆作品的论文、文学批评达40余篇。在此背景下,本论文立足于中日两国读者对于王安忆作品的接受现状,并将研究对象更为细致的划分为以学者为代表的精英读者群和以普通读者为代表大众读者群,从整体关照两国读者对作品的接受的
沉浸式教学最早起源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法语教学项目,旨在创建完全的目的语环境,让学生沉浸在目的语环境中自然地习得第二语言,突出特征为沉浸式教学中的目的语充当教授各项课程内容的语言工具。沉浸式教学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开始将这一方法应用到法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教学中,包括中文教学。中文沉浸式教学根据学生加入时间,学生母语的类型以及使用中文的比例可以分为三个维度,美国玛利诺学校的中文沉浸式项目是
YouTube是国际中文教学资源的重要网络平台。本文以21种语言为基础采集了2015——2020六年共3941条YouTube视频的16种数据,对YouTube国际中文教学资源网络传播效果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到目前国际中文教学视频资源具备四个特点:1)发布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以2019到2020年的增长趋势最为显著;2)不同视频资源的传播效果差异较大,传播效果较好的视频占少数;3)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