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经他汀类单药治疗后甘油三酯(TG)水平控制仍不理想的冠心病患者,采用他汀—非诺贝特联合治疗8周,比较联合治疗前后血脂参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善情况,同时评价他汀—非诺贝特联合治疗4周和8周前后的安全性。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煤炭总医院及北京医院内科门诊随机选择在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TG≥1.70mmol/L且<5.65mmol/L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入选时患者已服用常规剂量他汀≥2个月,肝肾功能正常。记录所有入选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测量受试对象身高(Height,H)、体重(Weight,W),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入选患者早晨口服非诺贝特200mg,晚上继续口服原他汀类药物,疗程为8周。研究结束后,继续观察4周有无不良事件发生。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评价他汀-非诺贝特联合治疗8周前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hsCRP的变化情况。其中有效性评估包括:1)血脂参数变化率:相比于基线值,治疗后血脂相关参数血浓度的变化率(%)=[(治疗后血浓度-基线浓度)×100%]/基线浓度;2)达标率:降脂治疗的靶目标参考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达标率=(达标人数/总病例数)×100%;3)总有效率:计算参考1993年我国卫生部药政局制订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总有效率(%)=[(好转例数+显效例数)×100%]/总病例数,其中显效定义为达到以下任一标准者:血清TC水平下降≥20%;LDL-C下降≥20%;TG下降≥40%;HDL-C升高≥0.26mmol/L。好转定义为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血清TC下降≥10%且<20%; LDL-C下降≥10%且<20%;TG下降≥20%且<40%;HDL-C升高≥0.10mmol/L且<0.26mmol/L。无效定义为未达到显效和好转指标者。安全性评估:1)安全性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和肌酸激酶(CK)。记录有临床意义的异常(ALT或者AST>3ULN,CK>10ULN,BUN>1.5ULN,或Cr>1.5ULN)的数量。2)肌病的定义和诊断参照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的建议,具体为:肌痛:肌肉疼痛或无力,不伴CK升高;肌炎:肌肉症状,伴CK(≤10ULN)升高;横纹肌溶解:肌肉症状,伴CK(>10ULN)显著升高。3)整个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告知患者若有不适症状立刻报告并及时随访。结果他汀—非诺贝特联合治疗8周后TG水平下降49.84%,HDL-C升高21.57%,non-HDL-C下降7.60%,apoA1升高12.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下降0.46%,LDL-C上升2.88%,apoB下降6.98%, Lp(a)下降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8周后血脂相关参数达标率分别为:TG71.21%,HDL-C83.33%,TC86.36%,LDL-C93.94%。联合治疗8周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联合治疗8周后hsCRP下降了3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1例患者出现肌痛,无横纹肌溶解症发生;1例患者出现皮疹,停用非诺贝特,经皮肤科对症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ALT升高,1例患者BUN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无肾功能损害。研究结束后,4周随访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血脂异常冠心病患者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脂谱(进一步降低TG,升高HDL-C水平),提高血脂达标率。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安全性良好。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可能进一步降低hsCRP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