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膏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后胆红素(Bilirubin)、肌酸肌酶(CK)的影响,从中研究消肿止痛膏的药效学机制,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56只,雌雄各半,按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方案分配到四组,分别为模型组,对照组(扶他林软膏治疗),治疗组(消肿止痛膏治疗)。
未造模的8只动物作为空白组。空白组的大鼠只做脱毛不做其他任何处理,而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三组大鼠造模成功后l小时便开始处理创伤部位,每天换药一次。以上各组疗程均为7天。分别于治疗后第3天及第8天行肉眼大体观察评分后每组各处死8只动物,空白组处死4只。在无菌条件下心脏取血离心后观测指标,然后以砝码打击部位为中心,沿创伤部位切取局部损伤的软组织,做成切片后进行HE染色观察,观察及比较治疗期间各组动物软组织损伤情况。
结果:
1.组织形态学观察:造模用药后第3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患处肿胀已基本消失,皮肤瘀斑以及出血点明显较模型组轻,模型组仍见肿胀及紫色瘀血斑,分析综合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模型组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第8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患处已基本恢复正常,偶见小块瘀斑,模型组肿胀基本消失,紫色瘀血块仍然存在。分析综合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模型组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2次评分过程中得分最低,具有最佳疗效。
2.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伤后第3天,模型组见患处皮下局部组织水肿,肌核增生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较高,被损伤的肌纤维肿胀明显,部分肌纤维肌浆碎裂,胶原纤维增生,可见肌纤维变性坏死。治疗组、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见少量的横纹肌消失或肌浆碎裂,并有少量中性细胞浸润。对照组的组织形态学与治疗组相似,肌间质及血管周围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多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分布在剩余的肿胀组织周围,有部分血肿及坏死组织由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替代。伤后第8天,模型组皮下组织水肿基本消失,中性白细胞浸润已不明显,肌纤维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较明显。治疗组、对照组组织基本恢复正常,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较低,大部分损伤组织已基本修复,损伤部位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血肿基本吸收,与模型组比较,消肿止痛膏组具有较好的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效果。
3.Bilirubin、CK在第3天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8天时Bilirubin、CK 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消肿止痛膏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后血液中Bilirubin、CK的含量水平有显著降低效果,对软组织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