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H.劳伦斯是文学界里公认的一位多才多艺、极具天赋和争议性的人物。他的思想大胆、深邃,往往涉及鲜为人知的人性深处。本文以劳伦斯早期小说《儿子与情人》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索书中各组人物之间“爱恨”关系的成因。 全文共分六部分:绪言,第一、二、三、四章和结论。 绪言部分交代了文章开题缘由,简单回顾了国内外劳伦斯研究现状,并指出本文在研究角度和研究范围上的突破。以往对《儿子与情人》中人物悲惨境遇的研究多将问题归因于外部环境因素,而本文致力于探究人的内部因素对自身境遇的可能影响。 第一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先着手解释“自我”中的五个内部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社会交际中的情感反应,为“爱”和“恨”的情感衍生和嬗变阐述了理由。然后,进一步探讨诸个体在“爱恨”情感驱使下“趋向—回避”以及“发泄—延迟”的交际行为倾向,为后三章分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各组人物之间的“爱恨”关系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三、四章结合第一章所述理论,具体地分析《儿子与情人》中以下三大组人物之间的“爱恨”关系成因:父亲莫瑞尔和他的四个孩子之间以及母亲莫瑞尔夫人和她的两个儿子—威廉和保罗—之间的“爱恨”关系成因;四对男女情侣—莫瑞尔夫妇、威廉和莉莉、保罗和米丽安、保罗和克莱拉—之间的“爱恨”关系成因;互为情敌的两个男人—保罗和道斯—之间的“爱恨”关系成因。通过运用第一章所述心理学上人的“自我”理论,结合小说中父母和孩子、男女情侣以及互为情敌的两个男人之间具体的爱恨情感表现,梳理了人的各种“自我”内部因素是如何引发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爱恨情感反应,并且指出各人物在与他人交际技巧上的欠缺所导致的一些不理想的生活境遇。 结论部分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同时指出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现代社会里的人们很容易忽视对“自我”的了解,劳伦斯以其艺术作品给世人敲响了警钟。本文最后再次肯定了劳伦斯的写作天分和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