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的生物靶向治疗及其相关基础研究正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宫颈癌中发现一种活跃的酪氨酸酶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过表达于包括宫颈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组织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EGFR靶点治疗药物在其它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它能否在妇科肿瘤中应用并取得疗效,这一问题已经得到学者们的重视。但在临床应用之前,必须明确EGFR与妇科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机制。HPV作为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宫颈癌变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只有相对一小部分的HPV感染者会发展成宫颈癌病例,提示了除了HPV还有其它协同因子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已有研究表明EGFR和HPV在癌变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研究HPV与EGFR的相互关系,对理解EGFR在宫颈癌变中的意义及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但目前EGFR与HPV的关系多在细胞培养、动物模型等基础实验中进行,而见于临床肿瘤病理标本的研究报道相对有限。
研究目的
1.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EGFR表达及HPV感染的情况,分析EGFR、HPV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分析宫颈癌中HPV与EGFR的相互关系。
实验方法
研究对象共130例,分为宫颈癌组、CIN(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组、对照组。
宫颈癌组选取1997-2001年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初治的宫颈癌病例60例。年龄为24~72岁,中位年龄39岁。采用FIGO(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临床分期,Ⅰa期3例(5%),Ⅰb期41例(68.3%),Ⅱa期10例(16.7%),Ⅱb期6例(10%)。病理类型鳞癌53例(88.3%),腺癌4例(6.7%),腺鳞癌3例(5%)。
CIN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手术治疗的CIN病例40例。。中位年龄为39(30~46)岁。临床分级CINⅢ为34例(85%),CINⅡ为6例(15%)。
对照组选取同期因良性疾患在我院行全宫切除术的病例30例,术后病理宫颈正常者。中位年龄为40(30~52)岁。
选取上述130名病例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组织EGFR蛋白的表达。从组织中提取DNA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宫颈组织中的HPVHPV16/18DNA。免疫组化结果采用半定量综合法计分。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资料。
实验结果
1.在正常上皮、CIN、宫颈癌中,EGFR中强表达率呈梯度上升,分别为0%、42.5%与76.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上皮、CIN、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感染率分别为6.7%、67.5%、58.3%,宫颈癌及CIN的HP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上皮(P=0.000),但宫颈癌与CIN之间无显著差异(P=0.355)。感染HPV16/18发生CIN和宫颈癌的相对危险度(OR,oddsratio)分别为29.1、19.6。
2.EGFR中强表达与宫颈肿瘤浸润深度有关,肿瘤浸润深度超过宫颈1/2间质者,中强表达率显著高于未达1/2间质者(89.2%vs56.5%,P=0.004)。HPV16/18与肿瘤宫颈管浸润相关,宫颈管浸润者HPV16/18感染率显著高于无浸润者(88.2%vs46.5%,P=0.003)。
3.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宫颈癌预后分析,均示宫颈管肿瘤浸润是影响总生存(P=0.048,RR=4.236,95%CI:1.010~17.764),非鳞癌的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2,RR=8.963,95%CI:1.213~66.211和P=0.048,RR=6.455,95%CI:1.861~48.367)。在单因素、多因素及分层预后分析中,EGFR与HPV均未显示与宫颈癌预后有关
结论
1.宫颈癌和CIN的EGFR表达水平及HPV16/18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提示EGFR、HPV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2.EGFR中强表达与宫颈肿瘤浸润深度相关,HPV16/18感染与宫颈管肿瘤侵犯相关,提示EGFR、HPV与宫颈癌的发展演进过程相关。
3.本研究中EGFR中强表达、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预后无显著相关。
4.本研究示EGFR与HPV无显著关系。
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大样本、多重检测水平的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