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实验利用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造成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机械痛敏及其相关焦虑和抑郁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杏仁核多巴胺系统是否与电针治疗慢性疼痛的多维调控效应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疼痛并发痛情绪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7只。电针组和模型组行左后肢坐骨神经结扎术(CCI),建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7375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利用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造成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机械痛敏及其相关焦虑和抑郁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杏仁核多巴胺系统是否与电针治疗慢性疼痛的多维调控效应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疼痛并发痛情绪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7只。电针组和模型组行左后肢坐骨神经结扎术(CCI),建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不进行结扎。电针组大鼠自术后第8天起给予电针干预,隔1天针刺1次,共11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作相同固定,但不予电针治疗。CCI术前1天,术后第3、7、14、21、28天采用Vonfrey电子测痛仪检测大鼠患肢的机械痛阈值(PWTs)。最后一次机械痛阈测试结束后,依次进行旷场实验(OF)、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估各组大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所有行为学检测试验结束后各组大鼠处死,取大鼠双侧杏仁核区样本,采用Western-blot(WB)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杏仁核内多巴胺受体亚型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造模前,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三组大鼠左后肢基础痛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3天开始,模型组和电针组的PWT阈值相较于假手术组显著减少(P<0.01)。而经过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在造模后第21天和第28天的PWT阈值相较于模型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使用旷场测试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来评估各组大鼠焦虑行为。旷场实验结果显示:三组大鼠在旷场的总运动距离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大鼠在旷场中央区域的运动距离和停留时间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电针干预后的电针组大鼠在旷场中央区域的运动距离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的运动距离、停留时间和头部对开放臂的探索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电针干预后的电针组大鼠进入开放臂的运动距离、停留时间和头部对开放臂的探索次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采用强迫游泳试验评估各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在后4 min的不动时间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电针干预后的EA组大鼠在后4 min的不动时间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双侧杏仁核脑区多巴胺受体DRD1、DRD2和DRD4蛋白的表达量较假手术组明显下调(P<0.05);而电针组大鼠多巴胺受体DRD1、DRD2和DRD4蛋白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有显著上调(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DRD5蛋白的表达量上调(P<0.05);而DRD3蛋白表达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实验通过使用保留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手术,建立了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发现慢性疼痛会导致大鼠出现机械痛敏并发痛情绪;2.电针“足三里-阳陵泉”可以达到改善神经病理性慢性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和负性情绪(焦虑和抑郁)反应的目的;3.电针的多维镇痛效应可能与调控杏仁核多巴胺受体系统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益心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肌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1)假手术组(Sham),(2)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3)低剂量益心方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组(LYX+IR);(4)中剂量益心方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MYX+IR),(5)高剂量益心方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HYX+IR),每组8只。其中,LYX+IR组、MYX+IR组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观察三妙散对大鼠体表慢性溃疡愈合过程中b FGF、HIF-1α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初步探讨三妙散促进下肢慢性溃疡愈合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妙散组、贝复济组、正常创面组、模型组4组,建立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除正常创面组外,其余各组均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以制备慢性创面模型。造模后,分别予对应换药处理。在造模后第1天、7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中药影响SDF-1/CXCR4轴促使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变化,探讨补肾中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机制。方法:SPF级雌性4月龄C57BL/6J小鼠,192只,适应性喂养1周,称量体重后,根据区间分组法分为基线组和实验组:基线组12只(6只切卵、6只假切卵);实验组5组,每组各36只,即组1:SHAM组(普通骨折组),经假切卵加骨折两阶段造模后,予生理盐水灌胃干预;组2:OVX组(
目的:1通过模型鉴定,筛选更年期NAFLD动物模型2基于去卵巢后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模型,研究淫羊藿总黄酮抑制氧化应激途径,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的相关机制方法:1模型鉴定:1.1动物分组:将9只雌性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按体重进行区组划分为假手术组、模型1组、模型2组。1.2造模:模型1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造模,模型2组在模型1组的造模基础上予高脂饮食饲喂,假手术组以同样的手术方
目的:观察促愈熏洗方外用对大鼠模拟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率、组织学变化,并检测创面组织及血清中TGF-β1、VEGF、bFGF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促愈熏洗方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的机理,为其应用于肛瘘术后开放性创面的治疗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4只SD大鼠,制备模拟肛瘘术后创面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8只。造模后分别予生理盐水、利凡诺溶液、促愈熏洗方外用换药处理,每日1次,连续14
目的:证实扶正化瘀方、实脾方及其合方肝糖异方干预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药效,并且在细胞层面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2O2诱导大鼠原代肝细胞和BRL-3A大鼠肝细胞制备氧化应激模型,造模后进行药物干预。检测ALT、AST、MDA含量,ROS和凋亡水平;检测细胞核、浆Nrf2的表达,以及抗氧化物酶NQO1、HO-1的表达;检测胰岛素抵抗通路上JNK、IRS-1、AKT磷酸化的水平;检测糖原合
目的:本文通过对丁甘仁、张伯臾、蒋梅先三代对于常见心系疾病的诊疗医案进行整理,通过数据挖掘等方式进行分析总结,试图探究发现丁氏内科张伯臾支派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归纳总结张伯臾支派学术特色,以期为张伯臾支派传承及更深入研究探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丁甘仁、张伯臾、蒋梅先治疗常见心系疾病(心悸、胸痹、不寐)的原始医案数据库,将筛选后的方药逐条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利用频次分析、关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不同时点HMGB1表达与神经损伤修复的关系及生地大黄汤干预后对HMGB1及神经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将105只雄性Sprapue-Dawley系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假手术组(SHAM组)、脑出血组(ICH组)、生地大黄汤组(RRD组)。各组组内随机分为术后3d、7d、14d共3个时间点。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SD大鼠脑出血模型,通过Longa评分来检测模型的建立与否。造模
目的:观察清肠栓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干预作用,探讨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对SD大鼠采用5%DSS自由饮用7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将32只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无菌生理盐水灌肠),模型组(无菌生理盐水灌肠),清肠栓组(清肠栓液灌肠),美沙拉嗪组(美沙拉嗪液灌肠)。灌肠给药期间观测大鼠体重、大便性状、便血和一般情况,评估疾病活动指数,治疗7d后处死大鼠。采用苏木精
目的:本实验基于肠道菌群新靶点的角度为PCOS的治疗与研究提供新思路,旨在探讨培补清利方通过增加有益菌,减少炎性标志物在宿主体内的表达,改善慢性炎症和IR,进而延缓PCOS病程发展。方法:3周龄SD雌性大鼠26只采用随机分组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8只、模型组18只。模型组3周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3周普通饲料喂养。第6周龄时模型组大鼠持续高脂喂养同时每日灌胃来曲唑-CMC混悬液。对照组:每日CMC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