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股发行制度主要由新股发行审核制度、新股发售机制组成,作为我国股票市场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新股发行制度影响股票价格指数的原理如下:(1)通过新股发行审核制度控制当期上市企业数量,通过新股发售机制确定上市企业新股发行价格,在供给数量和价格的共同作用下,新股上市当日的供求关系产生相应地变化,而这种变化最终反映在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上。(2)通过新股发行审核制度对符合上市条件的拟上市企业进行筛选,使真正具备增长潜力的优质企业获得流动资金,从而实现快速发展;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将反映在股票价格的长期增长上,从而使得投资者分享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收益。(3)股票价格指数随计入指数成分的每只个股上市以后的价格波动而做出相应地变化。由此可见,以新股上市对指数的影响程度作为衡量不同新股发行制度定价效率的指标,综合反映了不同股票发行制度对新股上市首日收益和长期收益的影响。我国在股票发行制度定价效率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新股发行审核制度、不同新股发售机制对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及长期走势的影响方面,关于新股上市后对指数影响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特点的新股在上市当日对综合类指数的影响,而关于新股发行制度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的研究则较为少见。本文以上证A股指数成分股为样本,采用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累计异常收益率、购买并持有异常收益率和新上市股票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等指标作为衡量新股定价效率的指标,比较不同新股发行制度的定价效率,并由此对我国新股发行政策的改革与完善提出政策建议。通过对上述新股定价效率衡量工具所反映的不同新股发行制度的定价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IPO定价效率不断提高,新股上市首日对上证A股指数的拉升作用逐渐下降,尤其是在保荐人制度下采用的“网下询价和上网定价相结合的方式”和“向二级市场配售方式”,较其他发售机制更充分反映市场对新股的估值,在这两种发售机制下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较高,新股计入指数首日对上证A股指数的影响较小。(2)通过不同新股发行审核制度下累计异常收益率与购买并持有异常收益率的变动趋势也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政府监管部门将一部分发行审核的权利与义务转移给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使得拟上市企业接受更多来自市场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上市企业的质量也较其他发行审核制度下上市企业的质量有了一定程度提高。尽管不同IPO效率衡量工具所反映的新股发行制度效率总体趋势是相同的,但是新股发行对上证A股指数的影响所反映的数据与其他IPO效率衡量工具所反映的数据仍存在一些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上证A股指数编制方法存在缺陷。笔者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相关缺陷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分析个别权重股走势对上证A股指数的影响可以看出,权重股对上证A股指数的影响显著。一方面,在上证A股市场整体下降时,权重股因其价格相对稳定,能够起到稳定指数波动的作用;另一方面,个别权重股如中石油因为流通股占总股本比率较低,庄家只需要极少的资金就可以通过影响上证A股指数及其他基准指数的走势达到操纵市场的目的。(2)新股计入指数时间的调整对上证A股指数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如果新股上市首日计入指数,新股上市首日较高的收益率会使上证A股指数产生较大幅度地上升,而当新股上市次日或者是十一个工作日以后计入指数,其价格波动逐渐平稳,甚至存在由于首日收盘定价过高而使随后几天股价下降,从而导致上证A股指数上升幅度减小甚至为负的现象。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和上述分析结论,提出加强对市场中投资者的教育,鼓励并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完善新股发行定价制度,发挥回拨机制与绿鞋机制在发行定价中的作用;完善保荐代表人制度,明确新股上市过程中各市场主体的职责与义务,为逐渐向注册制转变做好准备等政策建议。同时,根据在指数模型编制过程中发现的指数编制方法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针对我国国情及股票市场特点对指数编制方法中加权方式进行调整;减少行政干预对指数编制的影响,维护指数的权威性与科学性;指数编制政策应该公开透明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