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它包括分享、合作、助人、谦让、安慰和捐赠等行为。幼儿谦让行为是指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幼儿因为共同喜欢或需要的物品、空间和角色等而产生冲突时,经过考虑协商,一方主动让给另一方,进而满足另一方的意愿的行为。谦让行为作为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其意义不言而喻。整理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丰富,其中还有部分学者专家就幼儿的谦让行为作了专门研究,这都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是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证研究比较少,涉及幼儿谦让行为的实证研究更少。为此,本研究从此角度出发,采用实验法来干预幼儿的谦让行为,以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幼儿园的两个中班作为研究对象,对两个平行中班幼儿的谦让行为进行情景前测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两个平行中班幼儿的谦让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之后随机分配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控制组。选取5个以谦让为主题的故事并在幼儿教师指导下对其进行适当改编以符合中班幼儿的身心特点,之后对实验组中班幼儿谦让行为进行干预,每个故事干预1周共干预2次:一次为故事讲述,使幼儿基本了解故事的基本架构和人物线索以及表达的主题;一次为表演游戏,通过表演游戏再现故事内容,使幼儿在更有趣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中心思想。干预5周后对幼儿的谦让行为进行情景后测,实验结束4周后对实验组进行情景追踪测。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谦让行为水平明显高于控制组,且实验组追踪测和后测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故事讲述与表演游戏相结合的干预方法有效持久地促进了幼儿的谦让行为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时地将故事教学与表演游戏结合起来对幼儿进行教学,更好地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