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林奈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分析,从博物学史、思想背景、分类和命名改革、林奈使徒和通信者、自然经济学等方面来解析林奈自然秩序的建构及其体系在自然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从18世纪中期开始,林奈的自然体系逐渐成为欧洲通行的博物学范式;要理解林奈体系的范式之路,除开体系自身的严密性外,还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要素:文化背景、体系的实用性、可流通性、传播途径、应用性等。本文的工作也主要围绕上述几个方面进行:(1)考察17、18世纪支撑博物学发展的要素;(2)举例比较林奈分类体系同其他分类体系的优劣关系;(3)考察林奈的思想背景;(4)考察林奈的分类、命名改革以及分类语言‘的使用;(5)通过分析林奈使徒的活动范围和林奈通信者的构成、分布情况,考察林奈自然秩序落实与传播过程中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6)考察林奈博物学在自然经济中的运用。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本文有以下发现:(1)博物学的进步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比如商业价值、国家利益需求等客观上促进了博物学的发展,反过来,博物学发展也为自然新物种的发现提供了便利。(2)自然神学传统的延续使得林奈体系易于接受,而经验主义则是林奈体系实践中的利器;(3)相比之下,林奈自然体系之所以成为统一的博物学范式,并非在逻辑上完胜其他体系,关键在于林奈体系自身的简洁实用性,比如易操作性;(4)林奈的分类和命名改革奠定了林奈体系的基础,拉丁语的改造使得博物学的语言得以标准化,而散布世界的学生和通信者一方面丰富了林奈的自然体系,另一方面将林奈的体系带到世界各地,加速了林奈体系的传播速度;(5)林奈在瑞典实施了庞大的自然经济工程,并且将博物学作为自己追求经济理想的工具,通过发掘自然物种间的关系来达到为经济服务的目的。